|
傳統宗族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繼承與發展时间:2023-05-19 中國傳統宗族文化傳承了上千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當代中國,傳統宗族文化的政治功能和家族管理功能被削減和弱化,其附屬功能——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增強社會聯結的功能等更加突出。當前,牢牢把握宗族文化的多重內涵,并有效從宗族文化中提煉出優秀元素,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作用。 宗族文化的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傳統宗族文化常見于農村,常見的形式是“一村一姓一族”,大家同住一村莊,同姓一個姓,圍繞著供奉共同祖先的祠堂,構成嚴密的、有等級秩序的村民血緣地緣相結合的鄉民共同體,進而構成村莊自治共同體。宗族文化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由先秦的氏族文化發展到秦漢的豪族文化,再到魏晉隋唐的士族文化,最后到宋元明清的宗族文化。也就是說,宗族文化繼承了不少過往的家族制度和家族理念,具有鮮明的特色。 中國的宗族文化主要集中于我國南方以及東南亞地區,在我國北方則日漸式微。從地形地勢方面來看,南方地區山地丘陵多,地域相對封閉,人口遷移不便,村莊較為固定。宋元明清時期,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南方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大修大建祠堂之風興起,與此同時興起了祠堂祭祀等各種儀式活動。因此,宗族文化在南方地區的發展有明顯的地理優勢和經濟優勢。我國徽州地區的人民對于宗族文化的定義清晰而明確,古籍《白虎通·宗族》中曾記載:“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也。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故謂之族!边@很清晰地詮釋了徽州人心中的“家文化”。換言之,宗族就是家族,而這樣的家族內部會按照秩序等級或血緣關系來區分,與此同時,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承擔屬于自己的義務,整個家族會祭祀同一祖先,大家同為祖先的后人,由此用更加制度化的家文化來維系家族成員之間的親情。有了這樣的宗族觀念,徽州人開始了以宗族為核心的聚族生活,顯而易見,在這樣的基礎上,宗族內的人們不但要恪守社會的基本準則,還要嚴格踐行宗族的規矩和觀念,時刻不忘祖先,對家族產生敬畏與信仰的情感。在現代社會學家看來,這種情感在當今時代可以上升為集體觀念和共同意識。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家訓,以此來教誨曾家的子子孫孫:“家儉則興,人勤則;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盵1]子子孫孫如果按照優良的家訓為人處世,便有利于營造和諧而良好的社會風氣。一個地區的發展也是如此,良好而和諧的社會風氣會對這個地區的興旺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筆者認為,現今農村的經濟建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治理建設等諸多方面仍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薄弱環節,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族文化以其獨有的凝聚力和傳承性,可以引導村民團結友愛,和諧相處,共同建設富裕文明美麗的現代化新農村,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宗族文化的三大標志 任何文化都需要載體,宗族文化也不例外。宗族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綿延上千年,其載體即祠堂、祭祖活動和族譜。 首先是祠堂。祠堂是一個宗族實力的象征,是宗族的標志。修建祠堂需要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有一個完備的管理組織機構;第二,有一個有威望、有影響力的宗族“大家長”作為管理運行祠堂的人,這個人要么是當權者,要么是有錢人。祠堂具有社會屬性功能,主要用來宣講宗族道德,是處理宗族事務和議事的地方,也是處理各種家族紛爭的地方。 其次是祭祖活動。我們的先人對祭祀祖先非常重視,古人認為人去世之后可以在另一個世界中繼續生存,并保佑他的子孫后代。自古以來我們就有祭祀祖先的傳統,而在宗族祠堂中祭祀祖先規格最高,也最受重視。 最后是族譜。古者云:“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弊遄V記載著家族的變遷,記載著一個家族的興衰,是闡釋一個宗族由來的標志性符號,能夠長久地留存在人們的記憶深處,對人們起著重要的訓導作用。其中,修譜是最重要的環節。宗族會專門設立一個修繕族譜的機構,叫作譜局。譜局的管理者一般由族長或宗族“大長老”擔任。修繕族譜的目的就是明確這個宗族的延續發展,宗族中有哪些人,這些人有怎樣的親屬關系,把人和人用一個有記錄的載體緊緊聯系在一起。編寫族譜的過程就是對一個人身份的再一次確認,族譜的作用是建立秩序,明確一個人在一個族群之中的歸屬。在今天來看,族譜則是一個家族榮光的最生動的見證,是研究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史的一個重要史料。族譜更多是一種記錄,是一種承載和傳承。例如天柱縣高釀鎮侗家山寨的侗家族譜,記載了侗家人從遠古的落后走向今朝的繁華的歷程,是其從蝸居群體至如今逐步步入現代文明社會的標志性記錄。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之中,族譜有著深遠的意義。 繼承發展宗族文化有助于加強新農村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黨務公開,探索不同情況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十分重要,全國上下都將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作為工作的基本點。我國新農村基層治理架構明確強化了黨組織對宗族的領導,強調宗族組織與村民自治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基層組織對干部的考察制度,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村民會議。當今時代,可以充分發揮傳統宗族制度中宗法族規的重要作用,并對其進行創新和發展[2]。 例如在潮汕部分地區,宗族文化深入人心,由內而外根深蒂固的宗族觀念很難改變。宗族內部如果過于團結,一致對外,面對一些事件時可能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發生“械斗”。在過去,面對爭奪水源、土地、食物的問題,宗族之間經常會用“械斗”的手段粗暴地解決問題。同時,宗族內部有著自己的一套“法則”,有時候會利用“法則”過度執法。這些問題急需政府有關部門用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解決。 現如今,政府部門應當有意識地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大力向群眾宣傳民主法治的思想,引導村民主動學習相應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將法律法規與宗族族規有機融合,一旦發生糾紛,可以采用法律的手段,而非用傳統的宗族“械斗”手段來解決問題。例如,以往宗族觀念重的地區解決問題的辦法多數是依靠宗族威信以及情感的傾向性。而在當今時代,村民一旦樹立起正確的法治思維,學會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自然而然便懂得民主法治的重要意義,一些落后的糟粕思想就會隨之在歷史的洪流之中被淘汰。同時政府部門應正確引導宗族勢力發揮正向的作用。由于宗族文化的觀念已經深入村民的血脈之中,因此一旦發生糾紛,可以讓宗族中有威望的人作為“中間調和人”先出面調和協商,再引導村民利用法律的途徑和手段來解決問題,防止“以戰治戰”,激化矛盾。這樣,傳統的宗族禮治和現代法治建設便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和契合點,有助于加強新農村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繼承發展宗族文化有助于新農村的經濟振興 “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痹谝粋固定的區域之中,宗族作為紐帶牢牢地把村民系在一條鏈子上,該區域的村民有著城市居民所無法感受到的歸屬感。由于存在固定的宗族群,宗族群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地緣血親關系,將一個地區整合為一個整體,并通過宗族群天然的信任促進本地域群體的緊密合作,通過一定的宗族規范來強化本地區村民的合作動機,通過宗族網絡擴大合作區域塊,以此來不斷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村民的收入以及給村民創造就業的機會[3]。 將宗族觀念有機融合到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有利于增強村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地區經濟發展不應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及經濟指標的增長,而應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關注村民的就業訴求、生活方式選擇的自主程度以及村民的幸福感、滿足感和獲得感。農村社區的主體是宗族群,族民世代居住在同一個區域之中,同宗同源的血親使他們更加重視共同發展,在注重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即不僅注重對有血親關系的族人的呵護,及時解決村民的各種問題,為村民提供廣泛的、有效的、多種多樣的服務,還注重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 在宗族觀念的引導下,地區經濟發展也會找到更加合適的發展方向。作為農村社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族的風俗習慣和思想觀念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或正在發揮著影響力,別具特色的宗族文化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梢試@本地的特色文化發展特色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并發展與之相配套的一些產業。例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用當地的湘西文化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手工業和旅游業,不僅將鳳凰姜糖、鳳凰朱砂制品、苗族銀飾等特產推向全國,還將其與當地的旅游業完美結合,使其成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傳統的宗族文化作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能夠吸引更多游客去當地參觀旅游,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并進一步促進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4]。 繼承和發展宗族文化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繼承發展宗族文化,有助于重拾“家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在治國理政和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孟子在古語之中就強調過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過:“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奔彝ナ巧鐣定的根本。宗族文化包括培養教育子孫后代養成高尚品質,學會處理內部矛盾,建立家庭層面的規范的倫理關系和引導規范的行為等內容。 農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最深的地方。中國人骨子里的家族觀念、鄉民情誼、桑梓之情根植于農村之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宗族文化對于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例如,一些農村宗族中的家規家訓之中有著環保、誠信、睦鄰、慈善、愛老、助孤、救濟等優良傳統,將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設,能夠緊密貼近農村鄉民的日常生活,使這些優良傳統扎根于鄉村的土壤之中,更加深入人心。在一些宗族文化活動中,將宗族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寓教于樂,能夠讓人們深切體會其中的文化傳承,提升對新農村、新文化的認同。 近年來,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對宗祠的保護。宗祠文化是宗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宗祠具有宗法制家國一體化的特征,不僅記載著家族曾經的光榮歷史,更有助于增強家族的團結。舉行活動時家族成員共同參與其中,有助于加強家族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使其體會內化于心的宗族文化精神,F在,宗祠是人們緬懷祖先、激勵后代子孫的精神寄托,能夠增強人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宗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趨勢 宗族文化在當代社會發展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視,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昭示著中國基層建設中鄉土文化的深入人心。我們需要多維度地、理性地對待宗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下,當代的宗族文化已經逐漸摒棄糟粕,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更多是時代精華;罩莸貐^的“主任負責代理”讓我們看到繼承和發展宗族文化有助于促進新農村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經濟發展讓我們看到繼承和發展宗族文化有助于新農村的經濟振興。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應積極引導村民走出宗族的小圈子,通過觀念更新、理念傳播、政策引導等方式將宗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凝聚公眾價值,形成高度文化認同。 結語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宗族文化已經綿延上千年,深入人心。在當代,宗族文化依然具有凝聚人心和增強民眾歸屬感的重要意義。在如今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當中,探尋宗族文化,不斷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因勢利導,對推動鄉村振興和建設新農村具有重要作用。 注釋 [1]曾國藩.曾國藩家書[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2]馬馨悅.傳統潮汕民居中的宗族文化與生活美學[J].西部皮革,2020,42(16):135-137. [3]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全國政協“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發言摘登[Z/OL].(2019-07-02)[2023-04-10].http://www.cppcc.gov.cn/zxww/2019/07/02/ARTI156205432346142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