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策劃分析时间:2023-05-02 首先闡述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策劃的特點。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采編與策劃工作與時俱進,采編工作量與工作壓力增加,出現了采編主體改變、采編內容多樣化的現象。其次分析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策劃中的問題,立足于公眾對新聞內容產生認知疲勞,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的專業素養較低以及人員收集與整理數據的時效性偏低等問題,積極探索解決策略。最后提出通過轉變工作理念、創新采訪形式、自主提升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等多種手段,促使采編與策劃人員高質量完成新聞采編策劃的工作內容。 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技術已然成為新時代信息傳播的主要傳播方式。新聞媒介應該積極適應時代需求,了解受眾的轉變與行業優勢,創新性研究新聞采編策劃的發展思路,確保新聞信息真實準確。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策劃的特點 內容復雜多樣 在傳統媒體時代,采編策劃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搜集與整理各類報紙、雜志及線下訪談的信息,整理過程相對簡單,可以選擇的內容范圍也較窄。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微信、微博、QQ、快手及今日頭條等多個平臺的出現展現了互聯網的即時通信特征,其同時也為新聞采編策劃人員提供了獲取大量信息的機會。信息傳播速度快是網絡傳播的顯著優勢。網絡傳播突破了時空和地域限制,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新鮮事件快速呈現在采編與策劃人員面前,采編與策劃人員則借助形式多樣的新媒體平臺整合數據,推動采編內容多樣化[1]。另外,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受眾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分享,可以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上傳到互聯網平臺。再加上新聞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爆炸式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得受眾難以判斷數據的真實性,這也體現了內容的廣泛性及其復雜多變的特征。 調整采編主體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過程中,記者是采編策劃的主體,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需要每天搜集大量信息素材,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從中整理出有傳播價值的信息,最終以新聞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這就需要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與工作能力。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地位,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搭建還為公眾提供了多元化話語表達渠道,提升了公眾的話語權地位。新聞采編主體發生了改變,公眾成為新聞信息生產和傳播的主體,衍生出了以個人為單位的自媒體,甚至一些公眾在某個特定領域內已經具備一定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新聞信息傳播主體多元化的局面就此形成。 采編工作增加 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受眾需求也隨之改變,這使得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大幅增加。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完善和普及,信息傳播變得更加高效、快捷,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當搶占市場先機,提高市場敏銳度,提升自身職業素養,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及時報道熱點新聞事件,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受眾對新聞信息時效性的需求。 采編形式多變 跟蹤采訪、面談是傳統新聞采編的主要方式。隨著智能手機、數碼相機、平板電腦等多種電子產品的大力開發和廣泛應用,新聞采編與策劃的形式不再單一,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可以更加便捷地搜索與整理數據材料,及時發現新聞線索,調整采訪行為。將新聞采編流程與新媒體技術有效結合,能夠提升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力,擴大信息傳播范圍[2]。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提升采編與策劃內容的表現力和豐富性。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策劃中存在的問題 傳播效果有待提升 隨著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信息傳遞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質量更好,快餐式、淺層化信息出現在受眾面前。由于庸俗、低俗化、娛樂化的內容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部分新聞工作人員為博取眼球,只追求傳播的時效性,忽視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也沒有突出其特色與內涵,還缺乏創新元素,致使新聞的內容質量不高。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建立互聯網思維,借助時代優勢提升傳播效果,推動傳播形式豐富多樣。 所收集信息的時效性較差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聞信息生產與傳播的速度明顯提升。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搶占市場先機,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增強核心競爭力,利用一手新聞信息建立“獨家報道”的市場結構[3]。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多個互聯網平臺參與競爭,一些不良平臺或操縱者為了博取流量,獲得更多公眾的關注,開始傳播負面新聞信息,散布虛假信息。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基本特征之一,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必須重視新聞的真實性,因此,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篩選與甄別新聞信息,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在第一時間掌握事件的“第一手資料”,保證新聞信息的質量和時效性。 同質化現象較嚴重 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是公開的,這導致各家媒體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抄襲和雷同,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多家媒體對同一新聞事件的報道,其內容、素材、視頻甚至標題等較為類似,輿論導向逐漸呈現一邊倒的局面;公眾由于接受的信息內容較為單一化,容易產生認知疲勞,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利于新媒體自身的發展。部分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的工作流程過于形式化和簡單化,只是根據提前擬定的稿件完成訪談和調查工作,且多家新聞單位的結構與標準統一,缺乏創新意識,這也是新聞內容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的原因之一,這一現象使得受眾從心理上難以區分各新聞單位,也使得新聞的社會價值難以全面呈現出來。 采編與策劃人員的專業素質偏低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紛繁復雜,增加了采編與策劃人員的工作難度[4]。部分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的專業素養偏低,綜合素質不高,無法保證內容的獨特性與新穎性,其甚至為了獲取經濟利益而扭曲現實,這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因此,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需要具備采編與整合信息的能力、客觀認知能力等,避免受到利己主義觀念的影響,秉持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堅持獨立公正的原則報道新聞事件。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策劃的創新策略 明確工作特點,轉變工作理念 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在完成工作任務之前,首先應該明確工作性質與工作特點,根據現有的工作模式與工作內容作出相應的改變,運用新媒體思維完成采編與策劃工作,優化策劃形式與策劃內容。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掌握新聞采編技巧與采編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新聞采編技巧與采編模式,站在新時代的視角思考新聞采編與策劃工作的創新路徑,致力于為公眾提供有質量、有價值的信息,滿足新時代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信息技術的開發極大地簡化了新聞采編工作流程,增強了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在此背景下,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可以通過多個媒體平臺收集信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數據,并分析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及可靠性,從多個角度分析新聞事件,滿足受眾的求新心理。在編輯內容時,應明確信息主線,將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描述清楚,讓受眾了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等全部信息,正確引導受眾。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還可以關注網絡流行語言,讓新聞更接地氣,如躺平、內卷等。流行語來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是最貼近受眾心理的語言。運用流行語體現了新聞的大眾性,能夠讓原本枯燥的新聞變得更加有趣,從而拉近新聞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加受眾關注度,擴大信息傳播范圍。 提升相關人員能力,提高新聞質量 為了完成新聞采編策劃工作,應該重視提升采編與策劃人員的工作能力、綜合素養及專業水準,并將此作為支撐,提升采編策劃新聞的質量。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必須具備采、寫、編、攝、播等多項技能,這也是媒體融合對他們的要求。因此,應切實提升采編與策劃人員的綜合素養與職業能力,引導其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采編與策劃人員都應該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找準自身定位,通過多種渠道強化自身素養,主動掌握新媒體技術,并靈活應用新媒體技術處理信息,善于觀察與總結數據信息,向公眾呈現真實的新聞內容。 此外,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要從自身能力與行業發展現狀出發,盡可能地提出采編與策劃的創新思路,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質量。關注行業與新媒體之間的相互滲透,盡可能根據后臺數據為公眾呈現符合其興趣的內容。比如,在朱廣權主持的《共同關注》節目中,主持人憑借其專業知識素養及敏銳的觀察力在節目過程頻頻出現經典語錄,如“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等。在新聞節目中加入豐富的趣味性元素,可以讓節目更接地氣,更好地吸引公眾,提升節目的關注度。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也應如此,不斷夯實自身專業知識,提升綜合素養,提高新聞采編策劃工作的效率,從而促進行業的穩定發展。 創新采訪形式,推動行業發展 為了推動新聞行業持續發展,工作人員必須重視采訪形式創新。掌握傳統采訪形式,在選擇傳播媒介時需要考慮目標受眾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傳遞信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加快了各個行業領域轉型升級的腳步,也加速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提高了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的新聞節目《國際新聞》,主要通過新舊媒體合作呈現新聞內容,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公眾在觀看過程中,可以利用發短信或實時留言的方式闡述自己對新聞信息的看法及見解,實現與新聞的互動[5]。 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根據公眾提交的反饋信息調整新聞內容,提升新聞內容的時效性與針對性,重視公眾反饋,分析公眾需求,進而促使公眾對新聞內容產生好感,提升節目的收視率,提高節目的影響力與市場知名度。因此,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積極創新采訪形式,幫助公眾掌握更為真實、客觀、準確的信息,提高公眾對新聞內容的關注度,優化傳統采訪形式的同時還能確保新聞內容的時效性,促使新聞行業朝向多元化、豐富化方向發展。 加強溝通互動,擴大受眾范圍 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從不同渠道整理資源,如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及微博等渠道發布的信息捕捉一些公眾感興趣的話題與內容,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積累資源,更好地完成新聞采編工作。在編輯新聞內容時,要保證內容的時效性,動態跟蹤熱點信息,從而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通過新媒體技術整合資源優勢,開發信息熱搜榜,及時分析與熱點話題有關的數據,提高內容的整合度,進而為受眾提供有針對性的新聞內容。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深入報道熱點新聞,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引導公眾對公共事件社會輿論產生正確導向。 此外,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必須調整傳統媒介形式,優化公眾反饋渠道,強化媒介與公眾之間的互動交流,精準掌握公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挖掘受眾感興趣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搜集與整合資料,提高用戶對內容的接受度。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應該綜合考慮多方因素,以傳統媒體為主陣地,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將兩者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宣傳水平和宣傳質量,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呈現新聞內容,擴大受眾范圍,增強社會影響力。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及微博等平臺主動與公眾互動,充分利用留言、評論等功能,使公眾參與新聞事件的討論過程,提高公眾的信息化素養。 綜上所述,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要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調整工作流程與工作內容,通過后臺數據分析受眾的需求,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與觀看率。同時,新聞采編與策劃人員要積極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恪守職業道德,積累更多專業理論知識,明確工作特征,創新采訪形式,更好地適應時代環境,以切實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注釋 [1] 趙一婷.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特點與發展思路[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21):213-216. [2] 王雯.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9(11):85-87. [3] 王翠紅.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廣播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N].山西經濟日報,2020-10-11(004). [4] 張大勇.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路徑[J].傳媒論壇,2020,3(18):173. [5] 楊曦.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20(12):16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