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时间:2023-05-02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成為博物館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大部分博物館都屬于中小型博物館,存在數字化技術應用不足的問題,F對當下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中小型博物館的必要性進行討論,淺析中小型博物館在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提供動力,推動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博物館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一些大型博物館在發揮藏品收藏、保護與展覽作用的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積極進行創新,獲得了十分可觀的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這為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借鑒,中小型博物館應當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完善博物館的數字化管理、數字化保護和數字化服務體系。 在為本次研究搜集文獻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國內學者已經從多個角度對數字化博物館進行了研究。例如,趙爾奎等人(2022)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對數字化背景下西部地區博物館文化資源的開發問題進行了研究[1];秦婷等人(2022)從營銷理論的角度,對數字化背景下博物館的品牌營銷策略進行了研究[2];王思怡(2021)從主體與客體交換的角度,對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博物館的過程中,認識和體驗活動的關鍵變量進行了研究[3]?傮w來看,在研究博物館數字化進程的文獻中,多聚焦于大型博物館,對中小型博物館的研究較少。本文將聚焦中小型博物館,淺析中小型博物館應用數字化技術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中小型博物館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建議。 中小型博物館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必要性 與大型博物館相比,中小型博物館多因設施不完善、內容不新穎、特色不鮮明等問題難以吸引大眾的興趣,數字化技術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以下分別從時代、政府、行業三個角度討論中小型博物館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必要性。 中小型博物館應與時俱進 新時代背景下,數字化已經成為博物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文物局曾發文,鼓勵各地文博機構充分利用已有文博數字資源推出網上展覽。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共上線展覽2000余項,推出“云展覽”的博物館達1300余家。各地大中小型博物館都不同程度地參與到此次博物館“云展覽”的盛宴中,推出各自的“云展覽”服務[4],“云觀展”成為公眾文化生活的“新風尚”。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利用數字技術可以為觀眾打造一個虛擬世界,使其在不損壞文物的情況下,全方位地對文物進行觀摩,同時快速獲取文物的相關信息。如此一來,不僅使觀眾獲得了良好的觀展體驗,也提高了博物館的游客量?梢,合理運用數字化技術,與時俱進,將地方獨特的歷史文化與數字技術相結合,可以有效促進中小型博物館進入大眾視野。 中小型博物館應響應政府號召 研究博物館數字化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我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河南博物院建設的國內首家博物院網站,故宮博物院進行的國內首次數字藏品登記嘗試,都標志著博物館數字化的起步。2016年國家文物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財政部共同編制的《“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均大力倡導多方位運用數字化技術,發展文物事業。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形成了一套從文物數字信息完善到藏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再到博物館官網升級改造、移動終端應用程序開發、數字化展覽展示和沉浸式互動體驗服務的工作體系。截至2016年,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已經上線了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在內的200余家博物館,為公眾提供了獨特的數字化文化體驗。 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應各具特色 利用數字化技術,博物館可以豐富文物的展示形式,拓寬文物的宣傳路徑。不論在“互聯網+”背景下[5],還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6],博物館數字化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然而,目前僅有少量大型博物館在數字化發展方面獲得了成功,例如故宮博物院,大多數中小型博物館都存在文化特色不鮮明、展覽形式同質化嚴重、博物館與學校分離等問題[7]。 中小型博物館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對當地特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整合,不斷創新文物展出的形式;還可以邀請專業人士根據文物相關元素進行創作,推出文創產品、沉浸式演出、故事再現投影等產品,以創新設計結合數字化技術的方式不斷活化博物館資源,為觀眾提供新鮮感與沉浸感。在展現地方特色文化底蘊的同時,推進民眾對地方特色文化的感知,提高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技術應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如今,數字化成為博物館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中小型博物館在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仍顯不足,以下將從數字化管理、數字化保護和數字化服務三個方面對博物館數字化的現狀進行闡述,同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 數字化管理 博物館的數字化管理是指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博物館的紙質檔案轉變為數字檔案,同時將藏品信息存儲到數據庫中,方便藏品信息的管理與共享。對內而言,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博物館藏品的信息記錄更加規范標準、藏品查詢更加便捷;對外而言,與線下講解相比,博物館進行數字化管理并建立數字觀展平臺,有利于提高游客的信息獲取效率,既為LAM的協同發展[8]提供了數據基礎,也為文物的創新提供了靈感源泉。 目前,中小型博物館在藏品信息存儲數字化方面較為完善,但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如文書檔案數字化程度不高、文物檔案管理復合型人才欠缺等[9]。部分中小型博物館的硬件不夠完善,尚未完成所有藏品信息的數字化,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在軟件方面,部分中小型博物館缺少數字化方面的人才,工作人員的數字化意識不 強,對數字化技術不熟練?梢,中小型博物館在人力、物力方面仍存在較大不足,需要各方積極提供幫助。 數字化保護 數字化保護,即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博物館藏品進行保護。在數字化時代,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藏品進行保護,可以為藏品提供更為適宜的保存環境,妥善保管博物館藏品。在數字化保護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形態數據采集模式對文物進行數字化處理,將三維掃描數據、高清視頻數據等進行分類,并根據全媒體的應用需求,制作數字全媒體產品[10]。 中小型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是文物宣傳與管理的基礎。中小型博物館應在數字化文物總資產賬本的基礎上,建立資產管理信息集中共享機制,開發符合文物資源管理特點的個性化功能模塊,加強與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銜接[11]。但是目前,中小型博物館普遍存在資金不足,人力不夠的問題,藏品缺乏良好的保存環境,甚至面臨被盜竊的風險。因此,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保障藏品的安全是中小型博物館的基礎性工作。 數字化服務 200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對“博物館”的定義中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置于“研究”功能之前,明確了博物館的教育目標,同時“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也是博物館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務[12]。博物館不僅是陳列文物的地方,更是人們觀賞文物,進行文化交流的場所。博物館數字化服務應堅持“以人為本”,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 對博物館而言,數字化服務是指借助數字化技術,推出博物館的數字展示、數字宣傳、數字化互動體驗等服務。數字化服務可分為線上與線下服務,在線上服務中,博物館可以借助數字媒體平臺,如官方網站、微博等,進行內容創作并發布,方便人們隨時隨地了解博物館及文物的有關信息。線下服務多以投影展示、掃描二維碼自動講解以及兒童知識觸摸屏等數字展示、數字講解和互動體驗為主。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服務以擺放觸摸屏和投影展示為主。目前,博物館線上數字化服務并不完善,線下數字化服務仍有繼續改進的空間[13]。 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建議 針對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技術應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參考性建議,以促進中小型博物館改進數字化管理條件、打造數字化安全環境、提高數字化服務質量。 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提高數字化意識 目前,博物館數字化管理首先應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這需要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幫助中小型博物館引進數字化技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同時,提高中小型博物館團隊的數字化意識,積極引進復合型人才,對工作人員進行數字化技術專項培訓,提高軟件的質量?傊,中小型博物館要不但完善數字化管理條件,使數字技術充分融入博物館管理的各個環節,從而革新管理的形式、內容和機制,使博物館管理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數字化技術助力打造安全的環境 針對數字化保護,一方面,中小型博物館應建立信息庫,為文物的研究和保護提供便利,并推進文創產品的開發,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中小型博物館應建立數字化預警系統,從而充分保障文物的安全,當發現藏品有被盜竊或被破壞的風險時,數字化預警系統會及時預警,為藏品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護。另外,中小型博物館還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展示文物的三維模型,既減少了文物在展示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損壞風險,也向游客提供了更加生動的文物形象,使游客對文物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和更獨特的體驗。 數字化服務堅持“以人為本” 完善數字化服務,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這要求博物館將工作的重心由“物”轉至“人”,是對博物館教育使命的落實。對于在人力、物力、占地面積等方面都不占優勢的中小型博物館而言,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吸引更多的參觀者,傳播當地的特色文化,為城市打造獨具特色的名片。相關數據顯示,預約、講解和展示可以為游客提供更加良好的參觀體驗,其中滿意度最高的為展示服務[14]。因此,線上展示服務可以打造線上虛擬展館,向游客全方位展示博物館藏品,將受眾范圍拓展至全國。在預約制度上,中小型博物館基本都實行了線上預約制,極大地提高了參觀的效率。在線下服務方面,博物館可以通過展示文物的模擬成像等方式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并積極引導青少年由被動參觀轉向主動探索,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實現“教育”的目標。 結語 當下,雖然我國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技術應用存在不足,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指引,以及數字技術的支持下,中小型博物館將會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技術的重要性,不斷完善數字化管理、數字化保護與數字化服務,并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色鮮明的數字化應用道路,敢于嘗試、勇于突破,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信念,肩負起“教育”的使命。 注釋 [1]趙爾奎,張娟娟.數字化背景下西部地區博物館文化資源轉化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22(27):81-83. [2]秦婷,郭璇,潘子鈺.數字化背景下博物館品牌營銷傳播策略淺析[J].傳播與版權,2022(01):102-105. [3]王思怡.博物館的未來,重塑“具身博物館”新形態——從2021年世界博物館日主題說起[J].博物院,2021(02):31-38. [4]梅海濤,段勇.質與量——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博物館“云展覽”觀察[J].中國博物館,2020(03):32-37. [5]申冰.“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新文創建設路徑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22):310-316. [6]顧欣桐.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的戲劇實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J].故宮博物院院刊,2022(12):108-119+143. [7]潘紅.中小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方法與路徑——基于泰州市博物館的思考[J].東南文化,2022(04):157-160. [8]周林興,張笑瑋.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圖檔博(LAM)協同發展研究[J/OL].圖書館建設:1-13[2023-02-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21228.1350.001.html [9]暢春艷.信息時代博物館檔案數字化管理[J].辦公室業務,2022(05):184-186. [10]林鉛海.博物館的數字化管理技術分析[J].電子技術,2021,50(11):64-66. [11]胡鳴.數字化背景下博物館藏品總賬管理初探[J].中國博物館,2021(04):102-105. [12]王娜.數字化服務與博物館的新發展[C]//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信息中心,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創意科技助力數字博物館.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104-108. [13]安霞.新媒體時代的博物館數字化服務建設[J].新媒體研究,2019,5(09):110-111. [14]鄭淞尹,王萍,丁恒,等.基于方面級情感分析的博物館數字化服務用戶體驗研究[J].情報科學,2022,40(04):17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