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期刊中心 >>城市印象 >> 科普基礎上的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
详细内容

科普基礎上的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

时间:2023-04-30     作者:李 璐【原创】

   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新時代的群眾文化建設不再局限于傳播傳統文化這一層面,而是要將世界尖端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到大眾視野中?茖W普及工作是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的重點,現研究如何拓寬科普廣度,挖掘科普深度,構筑科普高度,從而達到科普驅動的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而群眾文化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經之路。隨著《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頒布,科學普及工作被列為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我國科普事業在政策的推動下進入快速發展期,科學素質已然成為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的科學普及工作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進行產業化升級,從而提高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的效率和質量?破照桂^作為科學普及工作的核心部分,其革新作用不可忽視。

       群眾文化建設中的科普缺失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存在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較低、科普人才匱乏等方面的問題,導致社會頻頻出現各種因科學謠言而起的搶購事件。例如日本地震后的“囤鹽防輻射”等謠言,造成了民眾的恐慌,影響了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發展。此類事件的頻繁發生是科普缺失的現實反映,而科學普及正是破開愚昧迷霧的“一把絕世利劍”。

同時,目前的科普內容及形式相對單一,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科普內容甚至存在不準確的問題。國務院提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廣大群眾迫切需要了解前沿的最新知識。因此,要發揮科技創新對科普工作的引領作用,聚焦基礎研究和前沿領域,向公眾普及科學的新發現、技術的新成果,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

長期以來,科普知識的傳播過度依賴科普展館中科普輔導員的講解與輔導,缺少更多的科普傳播主體,且科普的覆蓋面不夠廣,進而形成了科普整體力度不強的尷尬局面。為了解決這一疑難雜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科普意見》)!犊破找庖姟穼⒖破辗旁诹伺c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到203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達到25%的發展目標。為此,全社會需要共同承擔起科普責任,提高我國科學文化軟實力,發揮科學普及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相信在科普的驅動之下,群眾的整體科學文化素質將得到顯著提升,社會的科普文化建設將得到長足進步,民族的科學文化精神將得到大力弘揚。

       科普文化建設的意義與原則

不同于傳統文化,科普文化是有關世界視野的前沿科學知識普及?破瘴幕c傳統文化就如同人的兩條腿,一個聚焦于世界,一個聚焦于民族,缺一不可。過去,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科普文化的發展被忽視。然而,只有在充分了解世界尖端科普文化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如果對世界領域內的科學文化一無所知,那么所謂的文化自信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因此,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只有科普文化和傳統文化同時發展,群眾文化建設才算圓滿,文化強國的目標才能夠實現。同時,我國提倡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倘若忽視對大眾的科學普及,那么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也就無從談起,科技強國的目標也將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一個社會如果缺乏科普文化建設,那么社會的發展必將缺乏最強大的動力之源;一個國家如果缺乏科普文化建設,那么國家的建設一定會面臨重重困難;一個民族如果缺乏科普文化建設,那么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只能化作泡影。

因此,科普文化建設不容忽視。為了達到科學普及的效果,提高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效率,科普文化建設需要堅守以下原則?破栈顒有枰茖W性、趣味性和互動性于一體,通過豐富的課程活動和緊抓熱點的臨時展覽項目,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介紹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只有使崇尚科學的思想深深扎根在每個人的心中,科學普及工作才算完滿。

       科普文化建設的革新措施

       科研工作者參與科普文化建設

科研人員是指從事科學技術相關研究的人員,他們大多就職于各大研究機構、高新企業、高校,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是他們的本職工作?破战逃强茖W研究人員的責任和義務,科學家,尤其是院士,應當主動承擔科普教育任務[1]?蒲腥藛T處于科學研究的最前沿,掌握著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有完善的科研設施和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及時把握公眾的科學興趣,是科普傳播的主力軍?蒲腥藛T參與科普文化建設具有傳播手段多樣、科普內容豐富、科普關注度高等特點。同時,科研人員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民眾信任度高,他們講述的科學知識更容易被群眾接納與理解。

科研工作者可以通過科普講座與科研成果展示的方式來參與科普文化建設?破罩v座是較為常見的方式,通常以開展線下講座或論壇,結合線上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具有專業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例如近期的東亞氣候論壇就是典型的講座式科普文化建設方式,群眾在此論壇中可以充分了解東亞地區的氣候變化。借鑒此類活動,可以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向公眾傳播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提高公眾對科學研究必要性的理解程度,促進科學研究成果的落地。

部分科研工作者就職于高新科技企業,可以通過展覽或者展品的形式將企業的最新科研成果公布于眾。例如,由高新科技企業研發建造的“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就是在實現并網發電的基礎上,以實景視頻與仿真模型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向公眾展示潮流能發電的科學原理和運行現狀。由浙大教授研發的“氣凝膠”低碳產品,可以讓公眾充分了解這種強度高、密度低、彈性好、長徑比大、導電性優異的材料。最新科研成果的展覽展示不僅可以增加企業業績,推動經濟發展,也有助于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從而推動科普文化建設。

除去前沿科學技術,科學精神也是科普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科普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主題[2]。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高度重視“人民科學家”等功勛榮譽表彰獎勵獲得者的精神宣傳,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探索在國家和地方博物館中增加反映科技進步的相關展項,依托科技館、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工程紀念館(遺跡)等設施建設一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3]。在科研講座、展覽中,科學家精神得到大力宣傳,群眾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獲得啟迪,從而真正做到以科普促創新,以創新促科技發展,以科技發展促民族復興。

      科普展館作用于科普文化建設

科普展館作為向公眾進行科普的重要公益性機構,也是科普文化建設的主要基地。展館的科普工作始終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所謂“請進來”,就是吸引大眾前來聽科普輔導員的講解,參與科普課程,參與志愿者活動,讓大眾通過實踐的方式來體驗科技。所謂“走出去”,就是通過科普劇演出,在社區、學校、企業里營造科普氛圍,讓大眾體會到科技的魅力。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播,培養大眾的科學思維,激發其對科學的興趣,提高群體的科學普及程度。

科普輔導員的講解與輔導是科普展館進行科普的最主要的方式[4]?破蛰o導員是科學普及中的橋梁和紐帶,科普事業的快速發展對科普輔導員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破蛰o導員肩負著科學普及的責任與義務,他們需要有過硬的綜合素質,既要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儲備,還要具有全程講解、開展課程等方面的能力?破蛰o導員在科普過程中主要采取講解展品、開展科普課程與活動、推進科普進校園等方式,這些方式具有受眾面廣、知識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破蛰o導員以展品或展覽為載體,以生動的講解傳播展品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運用的科技手段,積極引導公眾與展品互動?破蛰o導員在講解過程中會摸索出一系列符合自身特點的講解與輔導方式,面對不同的受眾往往會采取不同的講解方式,真正做到講解與輔導相結合,積極調動受眾的積極性。

科普課程與活動是科普展館科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普展館科普形式的拓展與補充。各個展館會結合自身特點、社會熱點推出具有特色的科普課程與活動。例如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圍繞低碳生態相關科學知識在科普活動角開展了“生物多樣性”“看綠色能源與動力”等系列課程,鼓勵小朋友們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參與到生態環保行動中來?破昭袑W是近年來較為盛行的一種科普方式,2016年發改委將研學旅行定義為一種全新的科普活動方式,并推動其正式進入大眾視野?破昭袑W受到了學校、企業等社會面的廣泛認可,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5]?破昭袑W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大眾的業余生活,使其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還培養了公眾對科學的興趣。

志愿者活動是科普展館吸引大眾參與科普知識傳播的另一種形式,志愿者以退休人員為主。他們通常具備較為豐富的科學知識儲備,經過培訓后能夠參與到科普展館的展品管理、全程志愿講解等工作中,積極地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耐心地解答公眾在參觀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引導公眾參觀展廳,與展品進行互動,是科普展館進行科普傳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科普劇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較為新穎的科普表現形式,它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配以相應的劇情,通過舞臺表演形式宣傳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是科學文化與藝術表現的融合[6]。在群眾中推廣科普劇,能讓大眾在娛樂中學習科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自編自導自演了《今天你分了嗎》《新賣炭翁》《天下無賊》等一系列優秀科普劇,以科普表演的形式生動詼諧的向公眾傳播了垃圾分類、碳匯知識、智能安防等科學知識,并將科普劇傳播到農村,使其走進學校、社區,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提高了公眾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加快了科普文化建設[7]。

      大眾傳媒助力科普文化建設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公眾科學素養的提高,公眾對科普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自媒體傳播成為科普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8]。近年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快速發展,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大眾媒體傳播也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大眾媒體傳播具有覆蓋面廣、時效快、內容豐富等特點。

在實際科普傳播過程中,公眾不僅是科普知識的接收者,也是科普知識的二次傳播者,提高了新時代群眾文化的實際建設效率?破盏陌l展需要更多的人成為科普信息的傳播者,從而提高科普的覆蓋面和科普內容的豐富性,滿足不同個體的差異化需求。2022年上半年,某抖音博主自發地為中國低碳科技館做了一期科普視頻,吸引了大量觀眾觀看和點贊并走進低碳科技館,低碳科技館出現了開館十年以來最火爆的場面。由此可見,大眾媒體傳播在科普傳播中的巨大號召力和引導力,因此在科普傳播過程中應重視自媒體的二次傳播功能。

除去此類短視頻平臺,也需要加大對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傳播的重視力度。普通大眾在社交平臺隨意提及的科普知識,其傳播效果很有可能遠勝于老師的諄諄教誨與科普輔導員的循循善誘。普通大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科普知識往往會使用更加幽默風趣的方式表述出來,雖然不及官方表達那么科學嚴謹,但是往往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如此一來,便能形成良性循環,不斷吸引更多受眾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

科普工作者不僅要鼓勵大眾主動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科學普及的相關知識,自身也要勤奮創作,多與外界進行互動、溝通。例如微信公眾號就是一個傳播科學知識的優秀平臺,創作者憑借自身過硬的知識素養與文字水平創作科普文章,將其發布在該平臺,能夠使得更多原本對科普活動不感興趣的群眾改變態度。

群眾在社交媒體上了解學習到相應的科學知識后,就能在社會層面營造良好的科普氛圍,讓更多人體會到科技的魅力。這有利于促進群眾形成科學思維,培養科學興趣,領略科學精神,進而推進科學普及工作,推動科普文化建設以及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

新時代群眾文化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目標,科普文化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因此,應強化全社會科普責任,吸引全民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狠抓關鍵目標的傳播作用,多方協同合作,傳遞科學思想,積極弘揚科學精神,促進科普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而提高國家科學文化軟實力,為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科技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釋

[1] 陳亮,洪靜怡,趙佳佳.科學家應主動承擔科普教育任務——訪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J].基礎教育參考,2014(06):10-13.

[2] 張文娟.科技館弘揚科學家精神實踐研究——以中國科技館科學教育資源為例[J].今日科苑,2022(08):69-77.

[3] 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Z/OL].(2019-06-11)[2023-03-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04148.htm?ivk_sa=1024320u.

[4] 魏維.淺析科普輔導員在科技館教育中面臨的挑戰[J].科教導刊,2013(17):239+243.

[5] 張鑫培.科技館開展科普研學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中國,2022(06):95-98.

[6] 張軍.做好科普劇 傳播新形式——淺析《江蘇科技館》科普劇的探索與創新[J].劇影月報,2014(01):116-117.

[7] 張秋杰,魯婷婷,王銦.國內外科普場館館校結合研究[J].開放學習研究,2017,22(05):20-26.

[8] 許雨欣.淺析大眾傳播對民眾科普的作用[J].傳播與版權,2018(06):140-141+144.



站群導航
版權所有:《文化產業》雜志社    糾錯電話:0351-4120998 郵 編: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柳巷南路云路街2號  投稿郵箱:whcytg@163.com

晉ICP備2021019266號-1 | 國內統一刊號 CN 14-1347/G2 |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674-3520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 1400004000083 | 郵發代號 22-415 |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12377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www.aimei99.com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蒼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鈕 seo seo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精品天堂无码久久亚洲欧洲_国产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