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民族音樂的傳播研究时间:2023-04-26 新媒體環境下民族音樂的傳播內容、傳播模式發生較大變化。民族音樂應當充分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通過學術研討會、創新成果展示等方式,打造民族音樂專業化品牌,強化民族音樂的傳播效果與影響力。事實上,民族音樂產生于特定的環境,具備獨特的民族特色,其不僅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還能充分展示一個地區的特色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文化瑰寶。因此,要重視對民族音樂的傳承與傳播,并結合其藝術特征、風格等進行現代化創新,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確保民族音樂可以與新媒體環境相適應。
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表現出強烈的交互性。人們不僅可以接收、評論和轉發音樂作品,還可以進行模仿或創作。互聯網的存在讓音樂傳播變得越來越迅速。同時,新媒體技術強化了音樂的互動性,改變了音樂的創作方式,這對于民族音樂而言是良好的發展機遇。比如,傈僳族江曉春以微信為靈感迸發途徑,將新歌發到朋友圈,根據人們的反饋對新歌進行修改補充,從而優化歌曲創作。事實上,民族歌曲的創作、推廣都離不開新媒體的發展,如何使兩者實現緊密結合是民族音樂未來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新媒體環境下民族音樂傳播概述 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方式逐漸多元化,交互性也有所增強,這對民族音樂的傳播極其有利。同時,民族音樂不僅可以帶給人們不同于流行音樂的體驗,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弘揚,從而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中。新媒體環境下,人們可以自主地發表個人見解,迅速獲取信息,而民族音樂具有舒緩心情的作用,這對民族音樂的發展而言是有積極意義的。新媒介帶來新思考,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途徑了解民族音樂。如微信公眾號“在怒江”會定時推出怒江歌手演唱的視頻,發布關于傈僳族人民的風土人情,而受眾可以通過該微信公眾號欣賞傈僳族歌曲,增進對其的了解。同時,人們也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進行歌曲翻唱,用方言演唱通俗歌曲。此外,手機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可用于分享各類信息,其可以滿足人們學習、娛樂的需求,其對促進人與人之間在音樂方面的互動和情感交流都有一定的意義[1]。基于此,民族音樂更應揚長避短,創新民族音樂傳播技術手段,改變文化觀念,以便較好地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變化。另外,民族音樂還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打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為受眾傳播信息,并通過互動及時了解受眾的想法,做出相關調整,從而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自身影響力。 新媒體環境下民族音樂的傳播對策 準確定位傳播內容,融合新媒體傳播場景 受新媒體的影響,民族音樂的傳播方式逐漸從現場表演轉變為網絡平臺直播,這方便了不同網絡平臺的受眾了解民族音樂相關內容。基于此,民族音樂傳播者應把握新變化,結合大數據與云計算分析受眾畫像,深入了解受眾喜好,更新傳播內容。民族音樂傳播者還需要結合受眾不斷變化的心理需求調整傳播策略,以便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并持續輸出高質量的民族音樂作品。同時,民族音樂傳播還需要發揮民族特色。民族音樂傳播者可以以民族音樂自身就有的民族性、歷史性為依據,去掉其中晦澀難懂的部分,以便受眾更好地了解民族音樂。也就是說,民族音樂傳播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在不影響民族音樂特色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流行元素,這樣既可以吸引受眾,又可以保留民族音樂獨特的意蘊。另外,民族音樂傳播要避免狹隘化,適當進行商業化傳播是可行的,這有助于提高受眾對民族音樂的接受度。不過,民族音樂要避免過度商業化,而是要以民族音樂所具有的文化特色為依據,展示其民族特點。事實上,年輕人作為主要的音樂受眾,更應得到傳播者的關注,為此,傳播者在創作時可以融入與年輕人“口味”相符的元素,在間奏中融入說唱等元素,突出民族音樂文化內涵,讓年輕人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場景時代是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場景傳播可以增強受眾的參與感,因此,構建民族音樂的新媒體傳播場景對其傳播而言是有利的。對此,地方旅游景區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民族音樂文化打造相關項目,發揮場景旅游的宣傳作用,特別是一些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地區。比如,四川甘孜可以結合當地民族音樂打造旅游項目。事實上,旅游與民族音樂傳播是互相促進的。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借助新媒體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民族音樂,不僅可以獲得游玩的樂趣,還可以增長見識,從而實現一定的精神滿足。在此之后,如果人們將旅游體驗、特色民族音樂等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出去,將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其他游客,從而促進旅游實現新增長。比如,鳳凰古城及當地民族音樂在旅游專題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影響下,得到了廣泛傳播與討論度[3]。另外,需要意識到,隨著人們藝術欣賞水平的提高,其旅游需求也逐漸多元化,因此,僅依靠當地景觀發展旅游已不再可行。現如今,人們更喜歡有文化內涵的旅游體驗,而民族音樂與旅游場景相結合,能夠很好地吸引游客,也會使音樂得到廣泛傳播。比如看到壯族山歌對唱,游客往往會因為新奇,自覺地將相關內容發布到多個新媒體平臺上,以吸引粉絲關注。其實,旅游景區除了可以結合節日表演、晚會表演等場景進行民族音樂傳播外,還可以增加與游客的互動,通過電子屏幕提示游客參與其中,并拍攝游客參與互動的視頻,引導游客關注公眾號,并獲取、轉發表演視頻。此外,還可以打造民族音樂知識體驗館,通過設置題目、獎勵方式及獎品(民族音樂紀念品),強化人們對民族音樂的記憶。 開設民族音樂議題,創新民族音樂內容 新媒體傳播媒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民族音樂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可以增進民眾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了解,傳播次數越多,就越容易提高民眾對民族音樂的關注程度。新媒體時代,傳播者可以整合相關平臺資源,詳細梳理民族音樂相關事件,并借助新媒體進行放射性傳播,以便為開設民族音樂議題做好鋪墊。在民族音樂受到國家關注的同時,傳播者可以充分結合民族音樂的傳承特點,根據國家政策制定民族音樂傳播議題,以提高大眾對民族音樂的關注度。事實上,學界、業界等都對民族音樂有一定的關注,他們會根據具體情況組織相關系列研討與實踐活動。因此,可以通過開設與民族音樂相關的議題,提高民眾對民族音樂的關注度,不過在此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民族音樂自身的局限性,以免被網絡上泛濫的信息所淹沒。對此,可以打造立體化的傳播渠道,在不同平臺發布相關信息,以提高受眾對民族音樂議題的關注度,甚至促使他們自發地傳播民族音樂。當然,民族音樂要想獲得高效傳播,獲得更多受眾,就需要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兩種傳播渠道,特別是新媒體傳播渠道。這是因為新媒體的傳播更為廣泛、深入,其多渠道、立體化的傳播方式,可以使民族音樂獲得新發展[4]。同時,新媒體傳播還具有反饋性,其對民族音樂創作與傳播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民族音樂的發展終究在于其自身。要想獲得長期發展,就必須堅持創新。具有創新性的民族音樂往往能與時代同步,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傳承者可以在保留民族音樂傳統內涵的同時,吸收國內外音樂精髓,增添不同于以往的音樂元素,改進作曲技法,從而創新民族音樂傳播內容。如朱哲琴的《山頂》就是以藏族頓珠《贊美雪山》的錄音內容為原型進行創作的。《山頂》結合原始歌曲、鷹笛旋律、法器打擊等內容,實現了民族音樂在不同維度的創新。同時,民族音樂還應結合新媒體媒介進行傳播,以吸引大眾眼球,如可以將閩南童謠改編成動畫、連環畫等,吸引青少年。當前,年輕人對網絡的依賴性較強,網上沖浪是他們主要的休閑方式,其中,以動畫、漫畫為主的“二次元”深受他們的喜愛。因此,民族音樂動漫化是民族音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為此,民族音樂傳承者需要創新音樂內容,如可以將民族音樂作為動漫主題曲。例如,日本的《百人一首》就集中了一百多首和歌,以輕松的方式呈現了和歌的創作與競技過程。以此為例,民族音樂傳承者可以用音律展示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打造適合民族音樂的動漫作品,結合故事背景設置人物形象,以便受眾了解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當然,民族音樂還可以通過微電影、短視頻等吸引受眾的目光。民族音樂傳承者可以拍攝紀錄片推廣民族音樂文化,用微電影、短視頻等形式記錄民族音樂,從而幫助人們了解民族音樂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了解民族音樂傳承人的生活以及民族音樂目前的發展狀況等。 創新民族音樂傳播渠道,構建新媒體傳播方式 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傳播渠道更為多元,包括數字電視、移動終端等。因此,民族音樂傳播者可以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特點,全面立體地對音樂進行傳播,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宣傳民族音樂文化。但是,渠道多元并不意味著能夠實現全面傳播,所以,傳承者應當結合民族音樂的特點,分渠道進行側重宣傳與針對性傳播。如針對智能手機用戶,民族音樂傳播者可以與通信企業合作,制作彩鈴,或者制作以音樂為主題的手機新聞、廣播等內容;針對其他移動終端用戶,可以通過開發以民族音樂為主題的軟件宣傳民族音樂文化;公交、地鐵上的數字移動電視可以實現大范圍傳播,民族音樂傳播者可以創新性打造適合數字移動電視的音樂傳播內容,并將其投放到相應平臺的數字移動電視上。民族音樂精品化發展是民族音樂的未來發展趨勢,為此,民族音樂傳播者需要爭取媒介傳播資源,不斷增強民族音樂在國內外的影響力[5]。 民族音樂傳播還需要構建新媒體傳播方式,如通過網絡直播、即時通信應用、慕課等進行傳播。首先,網絡直播涉及不同領域,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基于此,民族音樂可以結合節慶活動進行網絡直播。網絡直播的互動性較強,有助于受眾及時反饋節目情況,能夠增強受眾的參與感;特別是精彩的民族音樂活動,更應采取直播的方式,方便外來人員觀看直播和參與討論。民族音樂傳承者還可以制作與民族音樂有關的問題并設置獎勵,通過直播答題的方式引導受眾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其次,微信、QQ等即時通信平臺可以實現對多媒體信息的交互傳播。因此,民族音樂傳播還可以開通相應的公眾號,在公眾號上發布與民族音樂有關的圖文信息,及時收集受眾的留言反饋,并對傳播內容做出調整。最后,民族音樂還可以借助慕課進行在線教育傳播,與名師合作打造民族音樂文化科普與講解活動,引導受眾加入慕課進行學習。我國慕課注冊人數眾多,群眾基礎扎實,民族音樂傳播者可以邀請相關專家打造民族音樂相關課程,并在慕課中發起話題,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民族音樂文化。 落實音樂品牌傳播,培養音樂專業人才 增強民族音樂的影響力,展現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需要傳承者打造音樂傳播品牌,以區域品牌帶動民族音樂在更大范圍內傳播。民族音樂傳播者可以借助各類傳播媒介進行關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知識宣傳,定期組織專題講座、歌唱比賽、音樂節目等,同時借助社會名人、明星等效應推動音樂品牌傳播,從而擴大民族音樂的影響力。多種傳播媒介共用,有助于使民族音樂深入人心;明星效應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音樂品牌的傳播價值,增強民族音樂的影響力。 為推進民族音樂發展,政府應重視民族音樂的價值,落實民族音樂的普查、傳承工作,還應結合相關激勵機制鼓勵音樂產業發展[6]。政府還可以將社會資本引入民族音樂產業中,為豐富民族音樂產品提供資金支持,以便精品民族音樂作品被更多人了解,方便大眾試聽下載、訂閱訂制等。 創新民族音樂內容,離不開對人才的培養。為此,傳承者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創作高傳唱度的歌曲。而政府需要挖掘、扶持民族音樂藝人,引進優秀的專業傳播人員,培養民族音樂創作新人,提高他們利用新媒體設備的能力。同時,政府還應該為當地建設民族音樂傳播人才培養機構,并邀請教師、老藝人等對原有的民族音樂人進行培訓,傳授樂理知識,從而為劇團等機構輸送優秀人才。此外,大中小學校均應設立與民族音樂有關的課程,發掘有天賦的青少年,并對其進行系統培養,從而為民族音樂培養新生力量,保證民族音樂后繼有人。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形成與民族的生存、歷史環境有關。不同地域的民族音樂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推廣民族音樂是很有必要的,其不僅可以增強國民文化自信,還能促進國內外文化的交流。因此,傳承者在傳播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應結合新媒體優勢進行創新,引導青少年關注民族音樂,同時在民族音樂中適當增加流行元素,讓青少年感受民族音樂的內涵。當然,傳承者還應對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進行革新,并在多個平臺上對其進行多次傳播,從而強化受眾記憶,實現對民族音樂的高效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潞穎.新媒體視角下二胡表演藝術發展傳播困境[J].藝術評鑒,2021(18):11-13. [2]李晴.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民族音樂的傳播與傳承——以一個傈僳族村寨依塊比村為例[J].今傳媒,2018,26(01):146-147. [3]劉翠翠.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青年記者,2019(02):65-66. [4]楊旸.新媒體環境下民族音樂傳播現狀解析[J].中國報業,2019(06):108-109. [5]李冰.新媒體環境下的音樂文化傳播研究[J].文化產業,2022(01):19-21. [6]劉雅欣.淺談新媒體時代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J].大眾文藝,2021(16):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