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情感表現研究时间:2023-04-26 情感作為影視戲劇中的一道橋梁,可以將影視戲劇與觀眾銜接起來。優秀的影視戲劇作品通?梢酝ㄟ^合理的情感表達方式使觀眾產生共情。因此,提高影視戲劇質量成為影視戲劇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便對演員表現人物情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演員需要提高表演水平與表演技巧,賦予角色生命。同時,演員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表演,與角色融為一體,這樣才能帶動觀眾的情緒,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現分析影視戲劇表演中情感表現的重要性,探討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方式,希望可以為演員進行情感表演提供一定的參考。
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概述 影視戲劇表演其實是一種藝術呈現,是演員通過融合人與角色再現人物言行與內心情感的一種活動。演員對“好人”“壞人”的情感演繹是基于對藝術與生活的統一的,角色的性格與真實生活是相通的。英國導演G·皮爾遜認為,真人演真事呈現出不真實的狀態,往往會使觀眾的體驗感極差。藝術再現在于逼真,在于使虛構的角色趨向真實。而演員重現人物與事件,需要其假戲真做,呈現出角色的精神狀態,演好“別人”。事實上,影視戲劇角色的情感是作品的精髓,演員要想很好地把握角色靈魂,就需要具備與之相應的情感表達方式,并將其融入角色當中,深刻理解情節與人物的情感表現,以便將角色的真實情感傳遞給觀眾。對此,演員可以聯想自身的情感經歷,并將其代入劇中的角色,使二者完全融合,再用人物情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對影視日漸商業化、演員表演無法打動觀眾內心的現狀,相關人員更應該將重心放到作品質量上。只有經典的作品與角色,才能滿足觀眾的情感需求,為此,演員需要提升情感表現技巧,通過揣摩角色的情感特征,演繹出更為真實的人物形象,這對于推動影視戲劇行業發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影視戲劇有其獨特的節奏,其故事情節往往是通過節奏感來體現的。因此,演員需要在把握劇情整體節奏的基礎上表達情感。同時,演員的臺詞表達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人物的內心,繼而實現與觀眾的良好互動。因此臺詞往往是基于劇情整體需求而設計的,其會通過故事情節展示在觀眾面前,以便觀眾理解劇情走向。 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情感表現的重要性 情感表現是連接影視戲劇表演與觀眾的橋梁,有助于觀眾與劇中情節產生共鳴,這對于影視戲劇表演藝術的升華而言非常必要。因此,影視戲劇創作應重視劇本和角色的發展走向,設置合理的情節,演員則需要增強表演能力與情感表現力,從而使觀眾沉浸在劇情中,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事實上,經典的影視戲劇有一定的共性,即都離不開情感的表現,其能夠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比如,經典片段往往都離不開曲折的橋段設計與演員的震撼表演,其往往能反映出真實的情感世界。例如,電影《卡薩布蘭卡》通過演員英格麗·褒曼的臺詞,讓觀眾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演員蒂姆·羅賓斯通過細膩的表演將主人公安迪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打動了觀眾,使其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安迪內心的悲痛及其對未來的希冀。其實,觀眾的情感往往存在于潛意識之中,一旦被觸碰,就會涌現出來,因此,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極其重要,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是其最終目的。此外,情感表現貫穿于影視戲劇表演的各個環節,真實的場景加上演員具有張力的表演,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大話西游》中紫霞仙子與至尊寶的一萬年愛情期限場景,能引發人們對愛情的思考;《西游記》中師傅有難,取經團隊遭遇危機,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如分行李、勸和等場面,能夠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情感表現實踐 創設相關表演情景,設身處地融入角色 演員在表演時如果不能代入自身情感,演出來的人物真實性就不高,也就很難表現出劇本想要突出的情感,更不用說被觀眾認可。因此,在影視戲劇表演中,演員的情感要與作品內容相契合,為此,演員可以根據情節用真實情境再現的方式練習情感表演,或者借助情境創設觸動自身的情感,從而在后續的影視戲劇表演中運用該情緒與情感。事實上,創設相關的表演情景可以幫助演員找到情感表現的技巧,該方法也是幫助演員投入表演的最快方式。另外,掌握情感表演方法是演員必備的一個技能,而如何展現人物內心的真情實感,是演員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演員應當重點關注場景在情感表達中的作用,忽略各種時空限制條件,了解特定場景中角色的內心想法。換言之,演員應通過創設的特定情境,聯系自身經歷及情感,盡可能真實地在影視喜劇表演中展示自身的情感。例如,《新喜劇之王》如夢通過回憶自己失戀的場景以及當時的感受與表現,演繹了一場與戀人分手的情景,充分展示了自身感受,打動了在場的評委。 此外,演員與戲中角色融為一體,可以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緒爆發。不過這對演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極高,需要演員專注內心,相信戲中角色、情節是真實存在的,并代入自身的情感與思想,即建立對角色、情節的信念感。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部分演員在表演時以自我為中心,忽視角色的情感需求,這也導致演員在影視戲劇表演中的表現千篇一律,不僅容易讓觀眾跳戲、出戲,還會影響自身的演藝生涯。對此,演員應以角色的情緒為中心,聯系自身的相似經歷來把握人物的情感與性格。特別是年輕演員,他們往往表演經驗不足,很難通過劇本中的對話充分感受角色的情感變化,但其可以通過自身感受過的情緒、看到過的情景來解讀角色,從而把角色演活。當然,除了結合自身經歷進行角色的情感表演外,還可以對劇本內容進行聯想,通過揣摩人物特點來理解人物的言行。優秀的表演者必須理解角色的內心,感受劇本人物的靈魂,并通過演技與情感把角色演繹出來。 深入體悟創作情感,把握戲劇表演內涵 影視戲劇創作離不開劇本創作者及導演的把握,因此,演員在理解劇本人物時,應從戲劇創作的角度對人物情感進行揣摩,以確保表演與創作目的相符。特別是表演初期,更容易偏離創作思路,一旦演員的表演偏離劇本創作思路,將很難達到創作者想要的表演效果。因此,演員需要站在劇本創作者、導演的角度研讀劇本,解讀角色情感,以賦予角色靈魂。事實上,優秀的作品與創作思想、情感分不開,演員在對劇情進行表演再加工時要能體悟到劇本創作的情感,以刻畫豐滿的人物性格。在影視戲劇創作過程中,導演以劇本為基礎,以自身創作理念進行指導;演員則需要了解導演的思路,理解導演對情感表現的思考,從而有效融合劇本情節與自身情感,自然流露出情感。當然,演員自身還需要掌握將情感傳遞給觀眾的表演方法,演繹出角色與戲劇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內涵。換言之,演員可以結合影視戲劇作品的劇情和創作者的創作思路,體悟角色的情感并總結經驗,將其融入表演中。 此外,影視戲劇表演的目的在于表達劇本內涵,劇目演出也都有其要表達的內容。而理解劇本的內涵是演員表達角色情感的基礎。如對誠信的表演,演員可以從事件起因、地點等著手進行表演,通過獲得的部分線索把握劇本,結合相關情景、演出節奏塑造人物形象,這樣演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表演內容,即使在表演后期遇到曲折多變的故事情節,也能清晰地表現出具有真實性的情感,從而增強影視戲劇表演的演出效果。當然,影視戲劇中的角色眾多,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演員往往需要結合角色特點研究表演路徑。換言之,角色的性格需要結合故事情節、人物動作等進行揣摩,而演員可以借助對話、神態、動作來了解角色的內心情感,進而進行藝術創新。 借助道具、臺詞表現情感 道具在影視戲劇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幫助情感表達不順暢的演員表現情感,或者為演員情感演繹錦上添花。例如,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發夾、青花碗都是父親與母親之間愛情的象征。其中,父親將發夾送給母親的場景就利用了道具發夾和青花碗將父親與母親之間的真摯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電影是這么描寫的:父親來到母親家門前,說自己要走了,母親開心的表情頓時消失。父親又說,過幾天會回來的,并且送了母親一個發夾。母親呆住了,回到屋里時發現有一碗餃子還沒有給父親,就拿著餃子來追趕父親,但父親已經坐在馬車上走遠了。母親就抄近路去追趕父親,好幾次看到馬車近在咫尺卻又沒有趕上。追趕又追趕,很多次摔倒又爬起來,碗也摔破了。然而,更令母親難過的是,紅色的發夾不見了。她就一直找,一連找了好幾天,最后在家門口找到了;而那只摔破的碗,母親也請人補好了。發夾與青花碗都是父親與母親之間真摯感情的表達,演員通過對這兩種道具的運用充分展現了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也讓觀眾產生了情感共鳴。 此外,“聲與情”是臺詞藝術的支柱。聲音是臺詞的表現載體,情感是臺詞的表現內容。不論是什么樣的臺詞,只要是恰到好處、有感而發的情感,就能觸動觀眾,與觀眾產生共鳴。臺詞表達是演員必學的情感表達技巧之一,其能讓角色富有生命力。演員可以結合語調、語氣、潛臺詞等表現角色情感,傳遞角色思想。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要將靜態的文字通過藝術處理轉變為聲音,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對音節的使用,因為其不僅能調節音量大小,還能影響語氣變化。妥善處理臺詞對塑造劇中人物與推進情節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只有合理運用臺詞,才能將人物的性格完整、細膩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如臺詞中的“好”字,可以根據人物形象的不同與劇情發展的需要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相比言辭激烈的表達,有時候低沉緩慢的臺詞往往可以傳達出更為深厚的情感,更能給予觀眾情感震撼。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在安迪走后,瑞德沉穩緩慢地說道:“你知道,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這平靜有力的臺詞充分表達了瑞德對自由的渴望。 忘我演繹人物,增強對角色的信念感 表演在于忘我,如夢境般借助潛意識進行表演,也就是“入戲”。其實,演員的表演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角色和戲劇主題內容的闡述。影視戲劇創作要求演員的角色表演和主題表演要具有連貫性,以角色情感為中心,演員只有在達到忘我境界時才能演活角色,才能深層次地表現出角色的真實狀態。事實上,演員忘我地演繹人物情感,往往需要基于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優秀的演員與角色是互相成就的,演員可以借助自身的藝術思考與表演方式賦予角色生命,更進一步地刻畫角色,這對于表演藝術而言是可貴的;演員在角色演繹過程中成功“入戲”,表達了角色內心的情感,同時通過臺詞和肢體語言設計推動二者融為一體,這有助于增強戲劇表演效果,引起觀眾共鳴。為達到這種效果,演員可以深入體驗角色的日常生活,去現實生活中感受與尋找角色的特點、性格來源等,再結合自身情感、社會經驗深入理解角色,根據劇本剖析角色的內心,同時熟悉劇情走向與節奏感,從而更好地塑造角色。 此外,演員塑造角色需要有信念感,需要堅信角色的真實性,相信演員即角色,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出角色應有的情感。事實上,角色背后的情感才是演員需要表演的,演員需要相信并讓觀眾認為角色真實存在,從而對角色產生不同的情感。而觀眾對角色產生的情感,或討厭,或喜歡,都是有原因的,演員的作用在于通過表演創作,激發觀眾的情感。為達到此效果,演員在表演時可以聯想自己的親身經歷,聯系自身情緒,深入角色進行練習,堅定信念感,強化對角色形象的塑造。 塑造戲劇“雙重人格”,從角色的角度表達情感 演員在塑造角色時要重視對角色表現張力的把握。人的情感是無法憑空產生的,因此,演員需要具備情感交互能力、“雙重人格”,突破自己,將自己代入角色中,與角色進行交流,并與角色相融合,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當然,“雙重人格”只是象征性的表述,演員在長期進行表演時一般能夠全身心投入角色。比融入角色更進一步,演員如果能夠脫離情景模擬,自主投入表演中,并堅定地認為“我即角色本身”,而不是“我在表演角色”,從而準確地把握角色情感,那么演員在觀眾眼中就會成為角色本身,而這也是對演員演技與實力的一種贊譽。為此,演員應熱愛自己的事業,用內心感受角色所遭遇的所有事件,用生命演繹角色。 總而言之,影視戲劇表演需要演員具備情感表現能力,以便讓角色更真實且富有感染力。優秀的演員具備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可以將人類情感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可以為角色注入生命力,讓觀眾體會到表演所傳遞的情感。演員要想將自身所要表達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就需要具備同理心,與角色共鳴,從而體會角色的精神與思想。當然,演員還需要不斷磨煉演技,提升表演技巧,滿足影視行業對演員的表演要求。同時,演員還需要能夠體會劇本與導演的創作情感,全身心地投入表演當中,做到“演員即角色”,從而為觀眾呈現出真實的角色。
參考文獻 [1]楊曉楠.戲劇表演中演員的情感表現技巧研究[J].戲劇之家,2023(03):25-27. [2]王愛蘋.民族聲樂與戲曲中咬字吐字對作品的情感表現[J].中國民族博覽,2021(02):132-134. [3]潘瓊.戲劇表演藝術中演員塑造人物的情感調動的路徑分析[J].戲劇之家,2017(01):37. [4]王寒松.音樂劇《雪狼湖》男主角的戲劇色彩[J].中國戲劇,2019(12):61-62. [5]許江寧.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技巧分析[J].參花(上),2021(03):107-108. [6]門慶寶,谷金洋.淺談戲劇表演中臺詞與演員情感動作的融合[J].戲劇之家,2019(0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