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的設計與編制时间:2023-04-25 首先詳細介紹該圖集編制的背景,其次闡述圖集編制的基本原則,最后重點對圖集的整體設計方案、圖集結構、圖集內容、圖集的編制特點進行詳細的剖析,以期在理論、技術和編制方法上為后續省級地圖集的編制提供參考。 引言 安徽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襟江帶淮,毗鄰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六省。省內地形地貌類型多樣,河湖水系交錯密布,山川秀美,人文薈萃。 盛世著圖,圖詠盛世。為直觀地展示安徽自然資源環境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安徽省首部綜合性大型地圖集《安徽省地圖集》于2011年編制出版,《安徽省地圖集》(第二版)于2017年付梓問世,兩版《安徽省地圖集》均獲得了“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展示安徽省的發展變化,由安徽省自然資源廳主持編制的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于2022年7月完成編制并出版。該圖集反映了“十三五”期間安徽省的發展現狀和在經濟社會建設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并繪制了安徽省發展的美好藍圖。 圖集編制原則 綜合性地圖集的內容豐富,涉及面很廣,表現形式各式各樣。圖集的編制不但要有科學性和實用性,還要有藝術性。要想編制出一本高品質地圖集,就必須充分發揮地圖語言在空間分布上的優勢,充分融合藝術設計的表達形式,通過多學科融合,將大量基礎的地理數據和跨行業研究成果通過地圖語言和藝術表達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由此,《安徽省地圖集》的編制要遵循以下編制原則。 邏輯性和系統性 綜合性地圖集的編制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內容編排要具有系統性,主要表現在圖集內的圖面配置、各種專題符號的設計原則和規格、地圖內容的表達、專題地圖制作的規范等方面。在表現手法上,要立足于傳統地圖表達方式進行創新,充分融合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優勢,將地圖表現得更加完整和美觀,使其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 現勢性和實用性 《安徽省地圖集》的編制主要反映安徽省在“十三五”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因此圖集的選題必須與這一時期安徽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呼應,突出安徽省在本時期的發展特點,充分展現圖集的 現勢性,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圖集“工具書”的特性,從而體現出其實用性。 科學性和先進性 圖集的編制應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圖集的科學水平和使用價值之所以極高,是因為其是在使用基礎地理數據和專業地圖制作技術的基礎上,依靠各行業的科研成果和行業資料進行編制的。圖集內不僅有地圖,還有信息圖表、文字簡介、特色圖片等,其可以使內容表達更加科學,畫面更加美觀。制作圖集時,要突破傳統的制圖手段。從前期的編輯設計到后期的出版印刷等,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均采用了當今先進的計算機制圖一體化技術,體現了圖集的先進性。 藝術性和現代性 此圖集印刷、裝幀精美,質量在國內同類作品中能夠達到先進水平,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完整性、系統性等特征,內容有一定的邏輯關系。 設計方案 圖集規格 紙張尺寸為正度八開,成書尺寸為260*370mm,共計45.5個印張,內文紙張采用125g圣圖超感紙并且采用五色印刷,在四色的基礎上加入了專色銀。 數學基礎 圖集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基準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圖集內地圖成果均采用正軸等角橫切橢圓柱投影,即高斯—克呂格投影。此投影具有等角性質,中央經線投影后保持長度不變,中央經線為117°,投影長度變形最大為0.138%。圖集中凡涉及用經緯網表示坐標的,經緯網密度為△λ1°△φ1°,區域地理圖組部分不表示經緯線。 與制圖數學基礎有關的技術精度規定:圖廊邊長誤差≤±0.1mm;對角線誤差≤±0.2mm。 地圖比例尺的選擇應確保地圖信息負載量和制圖區域完整。中國地圖1:1250萬,省域地圖1:150萬、1:200萬、1:300萬、1:400萬、1:500萬、1:600萬、1:800萬,市、縣(市、區)地圖、高質量發展區域的圖幅比例尺根據版面和制圖范圍確定,城區圖原則上分省會城市、地級市、縣(市、區)城區三類,視城區面積大小和版面情況酌情選用比例尺。 技術路線與工藝流程 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是一部大型省級綜合性地圖集,內容豐富,表達形式多樣,整體編纂流程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編輯準備,主要包括前期的總體設計、總體設計評審和資料收集分析;二是原圖編繪,主要包括專題地圖編制、區域地理圖編制、城區圖編制和文字圖片處理;三是計算機制圖制版,包括出版原圖編輯定稿、圖幅組版、彩色打樣、終審驗收等;四是印刷出版,這部分工作主要在印刷廠進行。制圖的工藝流程是圖集編制的基礎,完備的技術流程可以有效指導圖集的編制。
圖1 具體的工藝流程圖(作者自制) 圖集的整體設計 整體設計定位 在對目前已出版的省圖集以及前兩版《安徽省地圖集》分析之后,將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的視覺設計定位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強調圖集內容視覺傳達設計與裝幀設計的整體性。以“安徽地圖”為設計的核心元素,以內容的視覺設計為主體,向外擴展至書籍的裝幀設計,使圖集本身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避免出現圖書裝幀設計與地圖設計脫節或者裝幀設計過于突出而影響圖集內容呈現的情況。 其次,圖集的整體設計風格定位為莊重、雅致、簡約,并對安徽特色進行了抽象提煉,將其融入圖集內容設計的細節中,以體現安徽的自然風貌與人文氣質。 最后,重視圖集整體的閱讀線設計。通過對各個篇章中各專題內容的分析研究,利用專題信息圖表設計、形式多樣的折頁運用等設計手段,將安徽特色以及近年來安徽省的發展狀況呈現出來。為圖集設計一定的起伏變化,使其在突出特色內容的同時,避免使人感到視覺疲勞。 專題信息設計 要突破專題地圖設計的限制,運用專題信息設計思路,展現各專題的整體信息層級以及整體視覺氛圍。將專題地圖和與其相關的數據圖表、文字、圖片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并將其作為一個相關聯的整體進行設計。打破以往圖集中專題地圖與與其相關的其他數據信息在同一頁面各自為政、互相割裂的局面,強調專題內容的整體表達。適當地使用手繪插圖、手繪地圖展現地圖內容及相關信息,改變單一使用矢量圖形和柵格照片的表現形式,增強圖集專題內容的感染力。在傳統構圖模式上,嘗試更具融合性的視覺整合和布局方案,使用更為豐富的破框、符號關聯、版式分割等多元手法。 系統性設計 針對圖集中各類型地圖符號的使用情況,對專題地圖、地級市圖、縣(市、區)圖、城區圖所使用的符號進行梳理和設計,為圖集設計一套統一的符號及字體系統。強調不同種類地圖中相同或相似的內容在符號上的關聯性,使讀者讀圖更為順暢。為圖集建立一套完整的色彩應用系統,并統攝圖集的各細節的設計,使圖集各個設計環節中的色彩運用有章可循。為各篇章設定一個主題色,而各篇章的主題色可以作為其他篇章的輔助色使用,使圖集的視覺呈現在統一中變化。 印裝工藝的應用 印裝工藝的選取一般從圖集內容的設計特色出發,旨在增強圖集的表現力。根據圖集內容展現的需要,擬采用“4+專(專銀)”的色彩模式,強化圖集內容的層次表現,同時也使圖集在視覺上更為雅致、細膩。采用不同的折頁方式,擴展重點專題的展現空間,突出圖集的閱讀層級和現代感。同時,綜合采用不同類型的紙張、油墨等,豐富圖集的視覺表現形式,使圖集在整體莊重、雅致的基調上更具有層次感和視覺記憶點。 圖集的結構和內容 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由序圖、自然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社會、區域地理圖四大部分組成,序圖前面設置了“徽山皖水,詩情畫意”“皖風徽韻,濃墨重彩”“皖美未來,創新引領”三幅名片圖,突出反映安徽的山水、人文景觀。正文部分共配置專題地圖35幅、普通地圖108幅,文字約10萬字。第三版《安徽省圖集》運用形象直觀的地圖語言輔以信息圖表、插畫,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安徽的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基本省情和基礎地理信息。區域地理圖設置了地級市概況、地級市政區圖、地級市城區圖、縣(區、市)地圖等內容。省會城市設置一幅中心城區圖,每個縣(區、市)城區圖和縣(區、市)地圖放置在同一個版面,以便讀者閱讀。
圖2 圖注 (作者自制) 質量控制 地圖具有嚴肅性、科學性和法定性等特征,是國家版圖的主要表現形式。正確的地圖表達是維護國家主權的必備手段,因此在編制地圖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嚴格的質量控制辦法。有效的質量管控是圖集編纂的重點。 圖集質量需嚴格按照測繪成果的“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進行把控,在此基礎上,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的編制還將“全過程質量監督”和“全員質量把控”貫穿其中,從前期的編輯準備、原圖編繪到后期的出版圖制作,全部按照該質量控制原則進行,及時對各環節進行質量把控,將問題消除在制圖的各個環節,從而保證圖集質量。針對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通過總結重點內容、分析易錯點等方式進行質量控制。對參與圖集編制各個環節的作業人員開展系統培訓或專題培訓,要求作業人員和質檢人員系統地學習專業技術,明確作業流程和具體要求。建立崗位責任制度,提高每個參與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并成立質量管控小組,明確崗位職責,制定質量管控制度,有效控制圖集質量。 設計與編制特點 地圖設計是地圖編制的技術依據。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的編制過程堅持“守正與創新共存,歷史底蘊與現代發展并重”的整體設計理念,在秉承第一版和第二版圖集的科學內涵的基礎上,從內容設計、視覺表達、敘事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實踐。在內容設計上,更加關注發展方式的轉變,更加注重對文化、生態、創新、民生等內容的提煉,以契合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新理念;在視覺表達上,打破傳統的平鋪式內容布局方式,引入現代信息設計理念,強化專題的整體性與層次感;在敘事方式上,全書開篇以“山水”“人文”“創新”的名片圖為引,內容按“序圖”“自然 資源 環境”“人口經濟社會”“區域地理圖”四大圖組順序依次展開,篇尾以全省夜光地圖收筆,從而使美好的安徽形象躍然紙上。 結語 第三版《安徽省地圖集》的內容翔實,其在編制方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強化“兩個堅持”,全力實現“兩個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形象做出了貢獻。地圖集的編制出版不僅可以為政府部門了解省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還可以為社會各界提供地理信息服務,為世界各國人民認識安徽、走進安徽打開了一扇精彩的文化之窗。
參考文獻 [1]廖克.地圖學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3. [2]高俊.地圖學尋跡[M].北京:測繪出版社,2012. [3]凌善金.地圖美學[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趙飛,杜清運.現代專題地圖制圖研究進展與趨勢分析[J].測繪科學,2016,41(01):80-84. [5]李紅霞,曾薇薇,李霖.基于感性意象的地圖配色研究[J].測繪通報,2011(06):18-21. [6]鐘業勛,魏文展.地圖符號若干特征的數字化表達研究[J].測繪科學,2004(04):23-25+8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