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視野下慶城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文物保護利用的創新思考分析时间:2023-04-21 摘要: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其不僅承載著歷史文化,也是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歷史文物進行保護,是相關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保護歷史文物的重要方式之一,F通過闡釋文旅融合的意義,分析文旅融合對保護和利用歷史文物的作用,以及在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如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進行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創新思路。 前言 新時代,文旅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可以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了解歷史發展的過程,這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與此同時,這種文旅融合的發展方式也對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從業者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文旅融合的特點,以時代發展特征為依托,不斷探索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創新思路,從而提高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質量,激發人們保護文物的意識,促進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實現我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的穩定、和諧發展。 文旅融合概述 文物與旅游之間的關系 文物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產物,具有延續歷史、傳承文明的作用。文物與旅游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新時代,人們對旅游活動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參觀自然風景,更希望能通過旅游了解城市文明發展的過程以及相關的文化信息,這也是文旅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甘肅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不僅能體現佛教在我國的發展和傳承過程,還對我國相關學者研究佛教歷史有著重要參考價值,每年莫高窟都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高峰期的游客數量可達到百萬人次以上。 進行文旅融合的意義 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升文化經濟水平 文旅融合是我國旅游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產物,主要是將歷史文物、文創產業、旅游業相融合,并將其貫穿在人們旅游的整個過程,這種模式能夠促進我國旅游業實現長遠發展,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旅游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賦予了旅游業新的生命力。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各地政府都在大力促進各景區、博物館、文化館實現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帶動地方經濟,提高地方文物開發、保護和利用水平的目標。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入,很多地區形成了良好的文旅融合循環體系,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1]。 實現歷史文化傳承,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文旅融合不僅能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項目,還能讓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了解歷史的演變,提高游客的文化素養和民族認同感,實現我國歷史文化的有序傳承。文旅融合發展能夠直觀地改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緩慢的現狀,使我國文化產業向更深層次發展,進一步拓寬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為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旅融合對歷史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促進作用 助力博物館樹立文化品牌形象 博物館是人們了解歷史文化精髓的公共平臺,也是開展文物保護工作的單位,其既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可以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承。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會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梢,我國人民群眾對文化的追求逐漸向深層次發展,其在文化方面的投資也在逐漸加大。尤其在參觀博物館時,很多游客都愿意購買一些文創產品作為紀念。因此,文旅融合發展能夠讓文創產品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從而逐漸樹立起博物館的品牌形象。例如,故宮日歷就是以故宮文化藏品為原型而設計的一種辦公用品,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了解文物藏品的歷史價值。文創產品的不斷開發與利用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了解,提高了博物館文化品牌形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促進了博物館的良性發展。 拓寬博物館的對外宣傳渠道 各地博物館可以通過文旅融合向游客集中展示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講解文物的信息,這在無形中拓寬了博物館的對外宣傳渠道。游客通過文創產品可以加深對博物館中文物的印象。我國大部分博物館都是公益性單位,通常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這導致博物館的日常維護和運營資金需要依靠財政撥款。同時,其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及參與度并不高,且缺乏獲取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宣傳力度及影響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旅融合為博物館提供了獲取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通過開發文創產品,博物館的資金來源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寬,這使得博物館可以對歷史文物進行更專業、規范的保護,實現了保護歷史文物與獲取經濟效益的目的。 文旅融合下的文物保護和利用原則 保證文物安全 保證文物安全是進行歷史研究、研發文創產品、傳承歷史文化的基礎。文物作為歷史文化的遺留產品,一旦遭到損壞,是無法做到完美復原的。因此,文旅融合的前提條件是堅持“保護文物安全”,在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在進行文物開發和利用時,要規避一切可能對文物造成損害的情況。博物館工作人員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針對文物的種類、特性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方案,并在開展文物展覽時組建專業的保護隊伍,對文物的具體情況進行動態監督,避免文物在展覽中受到損害。文物所在地的相關部門也要將文物保護作為工作重點,堅持“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原則,對一切損害文物、破壞文物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文化遺產、遺址保護工作 文物的種類繁多,除了博物館中的文物,還包括不可以移動的文化遺產和遺址,如村落、街區等。而這些不可移動的文物恰好能滿足文旅融合發展的需求。在進行文旅融合時要對此類文物進行重點保護,同時加大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文物開發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研究文物所處時期,挖掘文物中的文化價值。所以,在進行文旅融合時必須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基礎原則,既要與當地文旅經濟發展相結合,也要對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遺址進行保護及合理利用。地方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局要充分進行溝通協調,對開發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要準備應急預案,加強對文旅融合的監督管理工作,從而實現文物保護與旅游經濟的共同發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創新措施 充分發揮文物保護單位的主導作用 各地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對當地的文物資源進行科學的開發、保護和利用,深挖歷史文物資源,同時向社會征集文物展品,根據歷史打造地標式歷史文物保護建筑,為當地群眾的旅游休閑提供更多的選擇。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對當地歷史建筑、歷史文物的修繕工作,使歷史文化、文物資源得到充分的展示,為人們了解當地歷史、提高文化素養提供文化基礎[2]。隨著慶城縣文保所的成立,慶城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與全縣15個文物保護所屬地管理單位、博物館等相關單位簽訂了《慶城縣文物安全目標責任書》,并制定了《慶城縣文物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從多方面探索文物保護的新方式、新渠道。同時,對現有的《慶城縣文物安全工作檢查經;贫取贰稇c城縣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等相關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改進人才聘用機制及培訓工作,從整體上提高當地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水平。文旅融合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是首要內容,只有保證文物的安全,才能進一步開展文旅融合工作。因此,要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情的文旅融合新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守望文明,保護歷史”等主題的工程中,拓寬文物保護的渠道,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從而全面保證當地文旅產業有序發展,打造當地特色旅游項目,提升慶城縣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運用現代化技術,提高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效率 現代物聯網技術是依托互聯網技術而形成的,其主要是將信息傳感設備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將不同地點、時間和空間的人、事、物通過網絡實現互通。如果說互聯網加強了人與人之間跨空間、時間的聯系,那么物聯網就是實現人、事、物三方聯動的方式。因此,提高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效率,這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提高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效率的創新舉措之一。各地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加大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實現對文物信息的實時跟蹤。各地文物保護單位需要聘請專業的物聯網人才,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專業技術的培訓,從而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同時要大力支持物聯網技術的創新工作,運用科學手段提高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效率,為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良好發展夯實技術基礎。 加強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引導工作,讓文物真正走入群眾 文物是反映歷史的一面鏡子,其不僅具有研究價值,還是延續文明、展現歷史的重要實物。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文物眾多,文物的教育價值遠高于自身的價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歷史都有較大的差異,這也是吸引人們到各地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慶城縣相關部門需要根據地方文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制定文化宣傳內容,策劃宣傳方案,激發游客探索地方歷史文化、探究歷史文物背后故事的興趣。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平臺、App、微視頻網站等渠道對文物進行宣傳,并結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特征設計多樣化的宣傳方案,從而使各人群都能了解文物,探究歷史,以此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提升人們參觀文物的體驗感 有關單位可以依托當地博物館、展覽館等文物保管及展示場所,發揮自身的場地優勢,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提高參觀者的體驗感,讓人們能夠沉浸式了解文物的故事,感受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蘊。如積極組織當地中小學生到展覽館、博物館進行參觀體驗,讓學生們通過數字技術了解歷史發展軌跡,激發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的積極性。同時,學校要積極組織學生通過繪畫、作文、散文等形式記錄自己參觀后的感悟,使學生樹立文化傳承的理念,為傳承我國歷史文化奠定堅實基礎。博物館可以運用AR技術讓人們切身感受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將其帶入文物所處時期的社會,讓參觀者切身感受當時的社會文化,實現歷史文化的有序傳承。 發揮資源優勢,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慶城縣有關單位可以依托周祖陵、鵝池洞等景點進行文創品牌創新,推動文旅融合向縱深發展,將數字產業內容注入文創品牌創新中,將科技、旅游、商貿等產業融合,從而實現文旅深度融合。同時,可以對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進行深入開發,開發生態體驗、紅色旅游、歷史文化街區等多種資源,不斷豐富旅游的內容和形式,打造鄉村文旅融合經典品牌,實現集觀光休閑、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為一體的旅游新模式。在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旅游路線的過程中,可以在原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深度發掘絲綢之路精品路線,打造“吃住游購學”一體化的文旅融合產業,充分展示慶城縣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等,實現當地文旅產業的精品發展。 慶城縣相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文旅融合跨區域協同發展,積極與甘肅省其他縣市進行溝通協調,由甘肅省政府牽頭制定聯合市場開發規劃,整合區域文旅資源,與酒泉、張掖、嘉峪關等城市聯手打造河西走廊文旅精品路線,從整體上提高區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實現區域文旅融合新發展。 完善管理體系 新時期,我國的綜合實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但在文物保護利用和文旅融合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慶城縣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文物保護利用及文旅融合的管理體系,構建全新的多樣化文物管理體系,積極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資金投入機制、文物保護利用機制等。同時利用已經吸引到的資金與當地高等院校進行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為現有的員工提供定期、定向培訓,定期開展歷史文物保護和利用會議。 結論 綜上所述,文物是見證歷史變遷、體現歷史演變的重要實物,而旅游是展現各地文化價值的途徑,文旅融合不僅能提高各地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效率,還能提高旅游業的經濟價值。慶城縣需要依托當地實際情況分析文旅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運用現代化技術提高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加強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引導工作,讓文物真正走入群眾;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提升文物參觀體驗;發揮資源優勢,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完善管理體系,從整體上提高當地文旅融合的深度、廣度,探索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新方式,真正讓文物“活”起來,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承,帶動當地旅游業有序發展。同時,要進行文創品牌創新研究,真正依托歷史文物實現文化傳承,依托旅游創新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從而全面促進我國歷史文化的有序傳承,實現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社會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偉.基于文旅融合視野下文物保護利用的創新路徑[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6):90-92. [2]韓浩.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護利用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07):80-82. [3]王海濤.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護研究[J].藝術品鑒,2020(26):8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