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思考研究时间:2023-04-19 【摘要】藝術是一個十分繁復的領域,包括繪畫、音樂等形式,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紅色主題美術作品逐漸成為我國現代美術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藝術家進行美術創作的主要選題來源。這都足以證明紅色主題美術創作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突出表現了紅色主題美術創作對國家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美術創作領域涌現出了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紅色主題美術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能夠讓觀賞者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因此,每一位藝術創作者都有責任和義務推動文藝創新,繁榮文藝創作,喚醒紅色主題美術創作的重要價值和時代意義,F深入探討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中的重難點,并提出發展建議,希望能夠為紅色主題美術創作拓展創作空間,進而更好地推動紅色文化地傳承和紅色精神的弘揚。 在美術創作中融入紅色主題,能夠更好地向人們傳遞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這種藝術形式通過視覺形象來弘揚紅色精神,在藝術創作中使紅色文化得到再次升華。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有利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進一步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實際上,現如今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紅色題材的美術作品,并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形式、主題不同,其表現力也不盡相同,所發揮的作用和效果也不同。 要想真正表達出美術作品所蘊含的紅色精神,就需要立足于當下社會,探究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發展思路,實現紅色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價值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是依靠視覺語言傳遞創作者思想、情感、精神的一種形式。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內容的設計、結構的劃分、創作方式和繪畫的選擇,才能創作出一幅承載著精神內核的美術作品。所以,當這幅作品呈現在觀賞者面前時,會給其帶來直觀的視覺沖擊,使觀賞者能夠更好地領悟作品的精神內涵。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有助于銘記歷史 從紅色主題的角度來看,這一類型的美術作品能夠相對真實地還原歷史場景,給觀賞者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與此同時,作者在創作中融入了紅色主題精神和自己的情感思想,讓綜合美術創作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和價值。這不僅能夠引發觀賞者情感共鳴,還能夠讓觀賞者銘記歷史,切實達到喚醒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的的目標[1]。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本拺迅锩攘,在共同的歷史記憶中進一步增強民族認同感、厚植家國情懷,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作品不僅只是藝術作品,還能夠提醒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有助于審視歷史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是現代人思維方式與紅色歷史的結合,是人們對歷史的重新審視。這是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又一重要價值。 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也各不同。因此,基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人們的視角、觀點也不同。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作品通過再現歷史原貌,幫助觀賞者更加客觀地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環境,使其通過紅色主題美術作品了解不同的歷史,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蘊含的紅色精神,從而產生情感共鳴[2]。 當然,在進行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要正確、客觀地選擇時代背景,在創作中融入紅色主題,積極、正面地表達紅色思想,這是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必須堅持的原則和底線。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重難點 紅色精神的傳承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重點在于如何體現紅色精神,并將紅色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國革命時間較長,所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復雜。在這一時期,選擇經典事件或者場景進行藝術加工,并真實、完整地表現出來,成為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難點之一。要想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對美術創作的本質予以深挖[3]。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并不是簡單展示革命歷史,也不是描繪特定的場景、塑造經典人物,而是通過對這些場景、人物的描述體現出不同時期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并讓觀賞者在欣賞相應的美術作品時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紅色精神的傳承[4]。 因此,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首要任務是了解如何體現出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具體而言,首先,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應著重還原歷史場景,將革命先輩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作為創作重點,如選擇經典的革命事件,在創作的過程中使用相應的創作技巧,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 其次,在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中要體現出歷史的階段性特征。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讓人們通過觀賞作品就能了解相應歷史階段的社會環境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將紅色精神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為紅色精神賦予時代內涵。 人物形象的塑造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內容均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但并非基于特定歷史事件進行簡單的圖解,而是在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拓展補充。 我國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人民團結一致、不畏艱險,最終取得了革命勝利,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創作者在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中不應只針對某件特定歷史事件的場景進行創作,而是要注重人物的表現,關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創作者應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來塑造豐滿、真實的人物形象,對紅色精神進行更好的表達[5]。 紅色題材美術創作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藝術化表達,將抽象的紅色精神進行具象化的表現,可以讓觀賞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高其思想覺悟。因此,創作者在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中可以融入主觀意識,對歷史事件進行合理的補充說明。這也是對歷史事件進行藝術加工的主要方式。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且無法改變的,但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可以再現歷史事件,傳承紅色精神。 在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中,如何塑造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如何將人物創作與紅色精神更好地結合并以美術創作的形式呈現出來,是創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發展建議 利用視覺象征傳承紅色精神 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的美術創作可以直接反映社會變化、時代現狀。紅色美術創作通過還原真實歷史事件,引起民眾情感共鳴。因此,紅色美術創作者應利用視覺象征來傳遞民族精神,力求抓住時代的焦點來表現、傳承紅色精神。在美術創作中,可以將民族精神轉變為具象化的藝術表現形式。 2009年,苗再新與劉大為一同創作的紅色主題美術作品《會師井岡山——井岡山革命斗爭》描繪了毛澤東與朱德在井岡山勝利會師的畫面。兩位創作者將人物巧妙地融入畫面中,展現出其光輝偉大的領導形象。此外,所運用的創作手法充分突出了領袖與戰士之間的親密關系,還原了真實的歷史。兩位創作者充分考慮到了井岡山復雜的地形以及濕潤的氣候環境,所以畫面背景用繚繞的云霧加以烘托,在虛實明暗間展現出革命形勢的風起云涌。另外,在這一作品中,紅軍身穿的服裝并非統一的軍裝,還有部分紅軍穿著農民便裝。這是因為兩位創作者在對歷史事件進行調查時發現,兩支隊伍在會師時并沒有統一著裝。這一細節不僅還原了歷史真相,同時還再現了當時革命的艱苦環境,充分表現出紅軍頑強拼搏、不怕苦難的精神。 此外,在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中注意要體現民族精神的同時,也要著眼于整個社會,。創作者創作的作品應走進民眾的生活,貼近民眾實際,引起民眾的情感共鳴,讓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深入人心,使其成為一種既能夠抒發創作者個人情感,又能夠承擔傳承紅色文化與弘揚革命精神的美術作品[6]。 利用藝術創作升華紅色精神 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具有歷史性和文化性,可以通過具象的藝術表現形式巧妙地表達出深刻的內涵,讓觀賞者在欣賞的過程中理解美術作品中的意象。然而,這一境界對創作者藝術思維、精神境界及其美術創作功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與其他主題美術創作相比,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更加注重歷史背景和事件的真實性。雖然創作者會根據自身的思想情感、審美水平等進行藝術創作,但同時還需要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或故事,從而給觀賞者留下深刻印象,實現紅色精神再次升華。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連接了歷史和藝術,因此創作者在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過程中要立足于新時代文化背景,直面新時代以及當下社會環境,緊緊圍繞紅色精神的當代價值進行藝術創作,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從而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紅色主題美術作品。 為了弘揚孔繁森同志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情懷創作了綜合美術作品——《孔繁森同志在馬西林場》。這幅作品是對孔繁森同志在2606項目工程指揮部擔任副指揮長的形象照的再創作,如下圖所示。
《孔繁森同志在馬西林場》立體書小樣及結構分解(作者創作)
馬西林場是世界糧食計劃署援建的2606項目工程。在綠樹紅葉下,孔繁森同志意氣風發地向人們走來。他的精神從未離開,時刻鼓舞著齊魯大地的兒女們。筆者在創作過程中,將身穿藍色服裝的孔繁森同志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位置;畫面整體運用水粉進行創作,通過紅藍對比增強了畫面的效果,突出了創作主體;在刻畫細節時,運用剪紙鏤刻的手法表現枝繁葉茂;在表現立體結構時,通過設計人物和樹木的互動穿插,使畫面呈現出立體效果。以上四個美術創作要素的結合,將孔繁森同志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孔繁森同志堅定信念、奉獻自我的高貴品質,心懷百姓、為人民服務的情操,創新進取、奮力開拓的寶貴精神,不斷鼓舞著廣大干部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綜上所述,在美術創作中融入紅色精神對于當下社會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诖,要重視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藝術價值,在給觀賞者帶來視覺震撼的同時,使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傳承與弘揚紅色精神,讓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成為紅色精神的傳遞者,讓人們從紅色主題美術作品中汲取精神養分,讓紅色文化成為新時代精神的動力源泉。對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進行分析與研究,有助于創作者創作出優秀的紅色主題綜合美術作品,使人們深刻認識其時代價值與藝術價值,從而更好地推動紅色主題綜合美術創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琛,王夢.冀東紅色皮影美術語言的當代轉換研究[J].大眾文藝,2022(21):59-61+37. [2]王瑩,劉文昕.論紅色美術的內涵、分期及價值[J].藝術市場,2022(09):102-103. [3]范軍,陳芳.中國紅色美術發展脈絡及其價值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35):9-13. [4]馬榮榮.鏈接紅色美術經典作品,打通語用與人文要素的互融路徑[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02):71-72. [5]張永明.對紅色主題美術創作的當代性思考[J].大觀,2021(10):172-173. [6]張超,王思唯.紅色主題美術創作融入高校美術課程改革的探索[J].新美域,2022(09):127-129. 上一篇傳統非遺蘇繡的當代傳播與表達下一篇布袋戲現狀調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