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j8nou"><bdo id="j8nou"><cite id="j8nou"></cite></bdo></i>
    <i id="j8nou"><bdo id="j8nou"><pre id="j8nou"></pre></bdo></i>
      <wbr id="j8nou"></wbr>
  1. <i id="j8nou"><strike id="j8nou"><strong id="j8nou"></strong></strike></i>
    <i id="j8nou"></i>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期刊中心 >>文化傳承 >> 布袋戲現狀調查研究
    详细内容

    布袋戲現狀調查研究

    时间:2023-04-19     作者:曹思穎 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原创】

    摘要:布袋戲是起源于我國閩南地區的民間藝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盛行于漳州、泉州、潮州和臺灣等地區。布袋戲最早可以追溯到晉代,承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當前,布袋戲影視動漫在中國臺灣地區非常流行,引起了許多國外網友的關注,F通過對漳州布袋戲的調查研究,探討布袋戲的發展現狀,研究布袋戲等傳統文化的生存、發展與創新情況,并為此提出一些建議,助力布袋戲的進一步傳承發展。

    漳州布袋戲發展現狀

    漳州布袋木偶戲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也是漳州文化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網絡平臺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演出形式,布袋戲更是呈現出與主流媒體格格不入的巨大反差。傳統的北派布袋戲因為木偶質感樸拙,難以適應時代潮流而一度被推到演出市場的邊緣。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漳州布袋木偶戲的傳承遭遇瓶頸。漳州布袋木偶戲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學習起來費時費力,經濟收入較低,許多老藝人的后代大多都不愿意學習傳承,而傳統的師徒傳承方式有一定的限制,劇目缺乏創新。這導致觀眾數量逐漸減少,甚至許多福建本地的年輕人根本沒有聽說過布袋戲。

    如果繼續依靠本地固定劇場進行現場表演,漳州市木偶劇團將會面臨淡出舞臺的風險。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漳州市木偶劇團決定前往異地進行表演,拓展傳播領域。這有效地改善了漳州市木偶劇團的生存狀態,拓寬了發展道路,獲得國外藝術家的高度評價。

    布袋戲自身的改變

     中華傳統文化在前進的歷史中始終是穩中求變的,布袋戲在新時代也面臨著轉型發展的問題,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保留獨特地方風韻的同時,也做出了一些創新和改變。

    偶雕雕刻技術的改變

    布袋戲中的偶雕雕刻是一種傳統的工藝,偶雕在手工業中是相對量產的作品。有時候雕偶師會為一尊木偶雕刻多個偶頭,最后選用最好的那個。除此之外,布袋戲中的木偶除了本尊以外,通常還有副偶,最常見的就是影視布袋戲中用副偶出演武戲這一套路。也就是說,為了布袋戲表演,雕偶師需要雕刻幾尊相同的偶,這無疑增加了工作量。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可以利用現代工業技術制造偶頭的粗坯,再讓雕偶師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開眼等細化工作。雖然許多雕偶師并不喜歡應用現代技術,但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進步,畢竟這樣可以省去很多無關緊要的步驟,減輕了雕偶師的工作量。

    漳州市木偶劇團的雕刻室經常會接到閩南地區、中國臺灣地區乃至全國各地職業劇團的木偶雕刻訂單,這也是漳州市木偶劇團自籌員工工資的重要渠道。

    音樂變化

    據文獻記載,布袋木偶戲的音樂奏唱與偶形雕刻、操縱表演、舞臺表演一樣,自誕生起就一直存在,同時也是它的藝術特點之一。雖然沒有文獻記載具體的曲調,但翻閱老劇本,均標注著音樂曲牌的名稱。這足以說明,漳州布袋木偶戲傳統劇一直具有獨特的音樂內容。

    漳州市木偶劇團在外地演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方言唱腔影響了觀眾對劇情的接受度和理解。因此漳州市木偶劇團主動刪減了唱腔道白,嘗試采取啞劇形式表演。改編后的漳州布袋木偶戲得到了與中央電視臺長期合作的機會,并受到閩南地區以外的觀眾的廣泛歡迎。

    布袋木偶戲原本有專門負責伴奏的樂隊,但因為劇團外出演出需要縮減成本,所以通常用現成的伴奏錄音代替。伴奏錄音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可以優化劇團的人員構成。平日里樂隊人員只需要為新劇錄一次音,其他時間可以兼做后勤等工作。另一方面,提前錄制好唱腔道白、伴奏音樂可以使木偶戲藝人根據固定的伴奏錄音操縱木偶表演,不必再身兼木偶操縱和唱腔道白表演兩職,為藝人專注提升手法技巧創造了條件?傊,伴奏錄音既縮減了外出演出的人數,控制了演出成本,還保證了相對精細穩定的音響效果。此外,錄音棚里錄制的伴奏確實比樂隊現場演出時的音響效果更穩定,經過后期修飾處理的音效也可以使布袋木偶形象更加生動地展現出來。

    布袋木偶戲音樂的變化除了因為在外地演出刪減了唱腔道白,使用伴奏錄音意外,同時也受到了技藝傳承人缺失、樂隊人手不足、經費有限等方面的影響。

    擅長演奏地方民間樂曲的老一輩樂師面臨退休,但是不多數藝術院校畢業的年輕樂手不愿意到地方劇團樂隊應聘。早年排練時,總譜只保留在作曲者手中,各個樂師只有自己需要彈奏的分譜。因此,每次重新排練現場演奏時,譜子一直是個大問題。漳州市木偶劇團曾經也打算不刪減地方特色音樂,甚至對樂手進行進一步分工,以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雖然這種設想會取得強烈的音樂效果,但是音樂的細化需要將原本三四人組成的伴奏班底擴充為幾十人的樂隊,而專門設置這樣一個大樂隊的費用,劇團在短期內根本無法承擔。

    國家保護措施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漳州布袋木偶戲和晉江布袋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同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政府是布袋木偶戲堅定的保衛者和木偶文化的推動者,為布袋戲這項民間藝術制定了多項保護舉措。面對傳承人青黃不接的問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各大布袋木偶劇團聯合制定了一項“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自實施以來,這項計劃為福建的木偶戲培養了數百名后繼人才,從業人員逐漸年輕化,解決了木偶戲傳承后繼無人的問題。目前經各級主管部門認定的布偶戲代表性傳承人已經有上百位,其中國家級15位,省級25位,市級83位。

    演出場所是傳承和推廣傳統布袋戲的主要陣地。近年來,福建省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繕建設了一批非遺傳習所和非遺展示館。目前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范圍內共有木偶戲傳習場所205個,其中民辦傳習場所166個,基本保證了區域內木偶戲的保護傳承場所。

    布袋戲影視化發展

    木偶劇種類繁多,借助網絡媒體可以實現創新發展。其中,漳州布袋木偶戲憑借自身優勢脫穎而出。其他木偶,如提線木偶通過攝像機的拍攝畫面,木偶身上的提線、鐵枝、木杖及制作工藝的樸拙、表演上的不足等弱項在鏡頭下會暴露無遺,極容易對劇情的推進造成嚴重的視覺障礙。因此,相較于其他木偶戲種類,漳州布袋木偶戲在影視傳媒市場獨具優勢,它的操作特點決定了其最適合拍攝成影視劇。行內一般都認為布袋木偶戲是最容易與影視結合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漳州布袋木偶戲就有不少影視劇作品。在此過程中,如何在做好影視劇的同時保留木偶戲的原有韻味是一個重點問題。布袋木偶戲雖不存在提線、木杖等明顯的操作問題,但也要求劇中人物穿長袍掩飾藝人操縱木偶的手臂等。因此布袋木偶戲影視劇多選擇歷史、神話題材的古裝人物。

    布袋戲影視化作品

    近年來,布袋戲影視化作品從傳統布袋戲發展而來,并一步步發展壯大。為跟上時代的步伐,布袋戲影視化作品在發展中不斷融入新元素,敢于創新。

    布袋戲影視作品劇情內容豐富,不斷推陳出新,在傳統劇目上增加了仙俠、魔幻等題材,通過豐富的想象力,把傳統劇目、歷史故事、傳統諸子哲思等融入劇情創作,塑造了一系列豐滿的人物形象,為布袋戲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外,還結合了網游的奇幻特色,讓木偶跨越時空,如前往天界、死國、異度魔界等,迎合了現代人求新求變的心理,受到無數年輕布袋戲戲迷的追捧。

    布袋戲影視化作品在服裝道具上也很精美,更加符合人物身份,往往從發型和飾物上就可以推斷出人物性格。布袋戲影視化作品不斷優化戲偶的精細度,如使用水晶作為木偶的眼睛,使用真人頭發等使木偶形象更加逼真。

    綜上,布袋戲的影視化、游戲化使其開拓了新市場,吸引了大批年輕人。

    布袋戲故事的新變化

    現存布袋戲的故事多為一部一部連續劇形式,劇情內容較長,年輕人難以理解。如果能創作出一些詼諧幽默的簡短故事,會更容易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例如近年來新推出的布袋戲動畫江湖救援團,與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兩大動漫有所區別,其沒有旁白、詩號、角色曲,減少了一些悲傷沉重的劇情,增加了輕松與玩梗的趣味性,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好評。

    在布袋戲國際化發展上,漳州市木偶劇團參加了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主辦,悉尼中國文化中心、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協辦的“中國福建木偶戲文化交流活動”,在當地劇場、高校進行演出,一些與動漫合作拍攝的系列作品也廣受好評。這些舉措提高了布袋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粉絲助力布袋戲傳播

    布袋戲的“粉絲文化”對其影視化發展有著很大作用,在國外知名視頻網站上可以看到許多粉絲自行剪輯并配上英文字幕的布袋戲精彩片段。與官方相比,雖然粉絲所制作的視頻的英文字幕還存在不足,但他們可以與國外觀眾即時互動,解答國外觀眾的種種困惑。粉絲之間的“互助”能夠促進布袋戲影視化作品的國際化傳播。

    個人分析

    在進行產業化和堅守傳統之間,布袋戲如果選擇將堅守傳統作為傳承發展的根本,就會面臨現代社會的種種沖擊。但如果為了應對時代的沖擊,推出類似金光布袋戲、霹靂布袋戲等木偶電視劇,或者進行種種嘗試和改革,布袋戲又將面臨新的挑戰。

    布袋戲影視化發展的憂慮

    相對于傳統的布袋木偶戲,在鏡頭拍攝和后期剪輯制作下的電視木偶戲對藝人技巧的要求遠低于現場演出。正如老藝人所說,影視導演在與傳統布袋木偶戲藝人合作時,針對技巧和鏡頭的取舍,雙方經常持不同理念,而影視導演基于節目的實際,傾向于將布袋木偶戲當作影視劇對待,這改變了布袋戲影視化的本質。

    布袋戲影視化在助力布袋木偶戲創新發展的同時,在技術方面存在問題。當遇到木偶有些動作略顯不真實的情況時,導演會直接鏡頭,久而久之,木偶的表演技能似乎不再重要。如果漳州布袋木偶戲將全部希望放在影視化上,長此以往,藝人將失去布袋木偶戲現場演出的能力。

    布袋戲復興的其他思路

    漳州市木偶劇團對傳統布袋戲復興還有另外一種思路,就是反本溯源,做最傳統的“北派”木偶戲。雖然漳州布袋木偶戲為順應時代發展,一直在進行各種各樣形式的改革,但是在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資金支持之后,回歸傳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當然,堅持傳統漳州“北派”布袋木偶戲的根本,并不是將木偶電視劇“一棒子打死”,對于漳州市木偶劇團來說,也可以嘗試類似金光布袋戲、霹靂布袋戲的實踐,但是新編木偶電視劇只能作為傳統布袋木偶戲借用現代科技吸引年輕觀眾的一條發展思路,恢復、勤練布袋木偶戲技藝才是布袋戲復興的生存之本。

    布袋戲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政府、機構和個人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借助社會和市場的力量。漳州布袋戲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上需要合理協調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關系,在新時代彰顯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仍舊任重道遠。

    注釋

    【1】 黃文中,陳曉萍.泉州木偶造型風格探源[J].裝飾,2007(01):90-91.

    【2】 王景賢.泉州提線木偶戲的傳承、傳播與發展[J].福建藝術,2011(06):60-62.

    【3】 譚雪剛.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情況調查報告[J].福建藝術,2021(02):31-34.

    【4】 黃德勇.戲曲傳承與鄉村振興——以布袋戲在廈門集美區灌口鎮的存續為例[J].福建藝術,2018(06):39-40.

    【5】 黃鶴.臺灣布袋戲的藝術構成與文化底蘊[J].民族藝術,2007(01):71-75.

    【6】 王偉,由海月.閩南意象:海峽兩岸布袋戲史論研究[J].南方論刊,2013(10):98-100.

    【7】 林靜.海峽兩岸布袋戲的傳承與發展[J].藝苑,2006(06):8-9.

    【8】 石含璧.從霹靂布袋戲的成功看傳統藝術的創新與商業運作[J].大眾文藝,2011(13):146-147.

              【9】 劉燕玲.布袋戲的“霹靂”奇跡[J].中華文化畫報,2007(08):8-13.

              【10】沈毅玲,吳鑫源.漳州布袋戲文化傳播現狀與對策探討[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8(04):12-18+68.


    站群導航
    版權所有:《文化產業》雜志社    糾錯電話:0351-4120998 郵 編: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柳巷南路云路街2號  投稿郵箱:whcytg@163.com

    晉ICP備2021019266號-1 | 國內統一刊號 CN 14-1347/G2 |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674-3520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 1400004000083 | 郵發代號 22-415 |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12377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法律顧問:郎俊杰/山西晉商律師事務所

    www.aimei99.com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蒼穹科技 | 管理登录
    返回頂部 分享按鈕 seo seo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精品天堂无码久久亚洲欧洲_国产欧美精品Va在线观看

      <i id="j8nou"><bdo id="j8nou"><cite id="j8nou"></cite></bdo></i>
      <i id="j8nou"><bdo id="j8nou"><pre id="j8nou"></pre></bdo></i>
        <wbr id="j8nou"></wbr>
    1. <i id="j8nou"><strike id="j8nou"><strong id="j8nou"></strong></strike></i>
      <i id="j8nou"></i>